民營經濟是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也是陜西實現追趕超越的重要著力點。1月28日上午,省人大代表岳愷平做客陜西日報傳媒集團融媒體兩會訪談演播室三秦都市報網秦聞問答,結合省政府工作報告,暢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岳愷平祖籍山西,已在西安生活了20多年,說一口標準的陜西話,非常喜歡別人叫他“長安人”。至于原因,岳愷平解釋說,這要從他從事的行業談起。
“曾是長安客,現是長安人。”在西安打拼多年的岳愷平說,“像我這樣的大部分人都曾經是長安的客人,現在已深深融入西安,在這里創業發展,也非常有感情,尤其是‘三個經濟’的提出,對我們經營企業來說,不僅看到了希望,也更加有信心。”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力消除民營企業在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設立民營企業紓困基金,健全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獎補機制。積極推廣“智慧縣域+普惠金融”,解決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設立10億元技術改造專項獎勵資金,推動省級創新平臺向民營企業開放,支持民營企業開發產品、更新設備、升級技術。建立親清政商關系,完善民營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成立民營企業維權投訴中心。
“聽完省長劉國中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我的感受就是這個報告很務實,很符合陜西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也很振奮人心。”岳愷平說,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民營企業的內容,深深地鼓舞著像他這樣的民營企業家,這無疑為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
岳愷平不僅是一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還是網絡達人——51易貨網創始人。“以前企業發展,大的方向不清楚。如今,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給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岳愷平舉了一個例子說,在大家都沒有錢的情況下,你有房,他有糧,我有衣,大家都沒錢。“如果不進行共享流動,有的要挨餓、有的要受凍、有的沒地方住,但如果一起分享,皆大歡喜。”
岳愷平眼里的“共享流動”,就是讓每個企業將閑置的資源以及需求發布在互聯網平臺,通過大數據實現供需雙方的信息快速匹配。“你的盈余可能恰恰就是他人的剛需,大家通過互聯網資源共享,快速尋找到自己的剛需或者銷路,降低成本、提高銷量,使供需雙方共同獲益,從而達到共享的目的。”
岳愷平表示,他的目標是將易貨網門戶放在陜西,將全國乃至全球的貨物調動起來,讓國際之間的貨物流動起來,達到產需平衡。因為只有流動才能產生價值,也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三個經濟’的有效落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