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上午,西安市人大十六屆四次會議開幕,西安市代市長李明遠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對于2019年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的呈現清晰明確。
以下為主要工作任務及目標節選——
1、污染防治
堅持鐵腕治霾,系統推進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燒、増綠,加快清潔能源替代、柴油車污染治理和新能源車推廣,強化“散亂污”和揚塵污染源分類整治,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和區域聯防聯控,空氣質量排名退出169個城市后20位。
落實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系統解決方案,確保5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成投用。實施江村溝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啟動唐家寨等4個村整村搬遷,從根本上解決江村溝生態環境問題。
2、精準扶貧
統籌打好產業扶貧就業創業、環境整治等“十場硬仗”,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產業,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3、制造業
支持華為、中興、比亞迪、西飛、陜汽、鉑力特等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發展,塑造“西安制造”“西安創造”品牌,壯大“百億元企業俱樂部”,力爭年內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家以上。
4、現代服務業
制定實施西安國際消費中心建設規劃,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實現“買全球、賣全球、享全球”。扎實推進“商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浐灞、西咸等6個城市商業中心建設,推動鐘樓、南門等重點商圈升級。
5、民營經濟
實施民營企業用地優惠政策,實行小微企業“零成本”接電。健全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獎補機制,實施中小企業金融“增氧”計劃,著力解決給民營企業不敢貸、不愿貸的問題。
建立親清政商關系,完善民營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成立民營企業維權投訴中心。充分發揮西商總會橋梁紐帶作用,繼續辦好西商大會、西安企業家節等活動,讓西商群體自信起來、自強起來、自豪起來!
6、招商引資
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明晰全市土地、標準廠房、寫字樓等資源要素,推出產業用地指南,精準開展項目推介、項目流轉,避免同質競爭。全年新簽約百億元項目18個以上,實際引進內資33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70億美元以上。
7、重大項目
持續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示范觀摩等活動,統籌推進738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年度完成投資3500億元以上。
8、營商環境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政府數字化轉型,聚焦“一網、一門、一次”目標,推動數據整合共享,持續完善政務服務網功能。
啟動西安市市民中心建設,建成全市“政務云”和“一網通辦”總門戶,推進“無差別全科受理”,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現“網上辦、掌上辦、馬上辦、一次辦、就近辦”,年內實現500項以上高頻事項“一網通辦”。
9、吸引人才
以更好的環境、政策、舉措引才聚才,年內再落戶各類人才40萬人以上。
10、文化
全面實施文化復興工程,建設西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數據庫,用好兵馬俑、大小雁塔、城墻等名片,豐富“西安語言”,講好“西安故事”。強化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推進三學街、七賢莊、小雁塔、大唐東市等特色片區建設,大力發展非遺經濟,支持有條件的區縣創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1、旅游
構建現代旅游服務體系,加快高品質酒店建設,實施精品民宿發展三年行動,加快推進灃東華僑城旅游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建設,抓好朱雀·太平景區、大明官遺址公園、翠華山·南五臺創建5A景區工作。辦好“西安年·最中國”系列品牌活動,力爭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
12、書香、音樂、博物館之城建設
推廣“書店+咖啡+茶吧+文創+零售+互聯網”等新型業態一體的綜合書店,讓書香成為古城的獨特味道。
建設提升一批大中型演藝場館、音樂主題示范街區、音樂特色小鎮和社區“音樂角”,辦好西安國際音樂節、“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博覽會等品牌活動。
全力支持省三大博物館3改造提升,加快實施西安博物院改擴建項目,鼓勵民營博物館發展及各類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項目建設。
13、會展、賽事
積極爭取承辦國家重大主場外交和國際大型會議,辦好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等品牌活動,全年舉辦規模以上會展活動260場以上。
大力推進“體育+”,積極申辦全國、國際高級別體育賽事,辦好2019西安國際馬拉松等精品賽事,做好十四屆全運會各項籌備工作。
14、城市綠道建設
加快花城、綠道建設,推進“五路”兩側及 “1+38”酒店周邊區域綠化提升,年內新增城市綠地不少于600萬平方米。
15.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
構建“數字秦嶺”全方位監督體系,完善區縣、鎮街、村(社區)三級網格化管理,健全常態化專項執法檢查機制。加快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和生態修復,開展“愛我秦嶺”活動,切實保護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16. 基礎設施
全面加快路網、管網、綠網、市政設施建設步伐,全面加快“公交都市”建設。加快地鐵5、6、9號線等在建工程進度,啟動軌道交通建設三期規劃,確保1號線二期開通試運營。
協調推進國省干線改擴建工程,啟動西安外環高速南段、東三環至臨潼和西戶快速干道建設,推進西閻快速干道項目。推動5G應用示范和產業合作,加快站址規劃和基站建設,打造“無線西安”。
17、城市管理
新建改建各類公廁1225座,提升改造農村戶廁20萬座。聚焦“綠化”,加快65個綠地廣場和口袋公園建設,改造提升40個老舊綠地廣場,開工建設3個主題公園,建設一批城區綠化景觀示范路,植樹造林3萬畝。
18、鄉村振興
啟動實施干部聯鄉、能人回鄉、市民進鄉、資本下鄉、企業興鄉“五鄉行動計劃”,出臺村集體經濟發展獎勵扶持辦法,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堅持遠郊區縣綠色生態優勢和開發區輻射帶動優勢相結合,共建產業園區,共謀繁榮發展。
19、教育
出臺新一輪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全面開展城鎮住宅小區配建教育設施排查整治工作,落實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和支持區縣教育發展若干政策,啟動新建中小學34所、幼兒園54所,擴建中小學62所、幼兒園21所,確保新增中小學學位8萬個、幼兒園學位2萬個以上。
20、健康
繼續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做好疫苗使用和預防接種提升工作,加快紅會國際醫院、國際兒童醫院建設,不斷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完善醫養結合政策,大力發展養老產業,全年新増養老床位6400張以上。(華商網兩會報道組)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