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以來,關中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區域性大氣重污染過程,汾渭平原“一市一策”跟蹤研究工作組和汾渭平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的專家及時跟蹤了本次污染發展形勢,并對本次污染過程和成因進行了分析。
咸陽污染程度最重 銅川污染程度相對較輕
2月17日起,受靜穩、逆溫、高濕等不利氣象條件和區域間相互傳輸影響,關中地區發生了今年以來的第五次重污染過程。除楊凌和韓城空氣質量為輕度到中度污染外,其余6市(區)空氣質量均以中度到重度污染為主。
本次重污染過程的首要污染物均為PM2.5。日均濃度峰值出現在咸陽市,為236微克/立方米(20日),達重度污染。PM2.5小時濃度峰值也出現在咸陽市,為304微克/立方米(20日20時至21時),達小時嚴重污染(參照日均標準,下同)。
西安市PM2.5日均濃度峰值為166微克/立方米(20日),達重度污染。小時濃度峰值在21日1時達到210微克/立方米,為小時重度污染水平。
截止2月24日16時,咸陽、寶雞、渭南、西安、銅川AQI大于200的小時數分別為146、92、85、71、42小時,總體來說,咸陽污染程度最重,銅川污染程度相對較輕。
成因分析 “內憂外患”污染物難擴散
1、靜穩、高濕、近地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導致污染物持續積累。
17日至18日受靜穩、高濕、近地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關中地區污染物快速積累;19日至24日不利氣象條件依舊,擴散條件一直較差,導致出現長時間污染過程。17日夜間開始,關中大部分城市濕度均高于70%,利于氣態污染物的二次轉化和顆粒物的吸濕增長,PM2.5占PM10的比重一直維持在70%-95%。
2、邊界層高度逐步降低抬升了污染物濃度水平。
17日關中經歷了一次弱降雪過程,降雪前后邊界層高度下降明顯。17日10時前,西安市邊界層高度在1000米以上,18時下降至500米,21時后進一步下降至300米以下,導致近地面擴散條件進一步惡化,助推了污染物濃度的升高。18日至今,邊界層一直維持在400米至600米之間,垂直擴散條件較差。
3、元宵節煙花爆竹燃放加重了本次污染。
19日夜間至20日凌晨,受煙花爆竹燃放影響西安市PM2.5中鉀離子和氯離子的濃度明顯上升,硫酸根離子也出現成倍增長。整個污染過程中K元素濃度及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元素,這說明與生物質燃燒及煙花爆竹燃放活動有密切關系。
4、外來污染輸入進一步加劇了污染態勢。
本次重污染過程覆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及汾渭平原大部分城市,我省東部的山西和河南也出現了重污染天氣。17日開始,關中近地面以東風為主,我省東部的山西和河南等地的外來污染輸入進一步加重了關中的污染態勢。
關中8市(區)均維持Ⅱ級應急響應 汾渭平原專家組密切關注
針對本次污染過程,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于18日發函,要求關中8市(區)發布橙色預警并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并要求各市密切關注污染形勢變化,加密會商研判頻次,根據預報結果及時升級預警和響應級別。
18日,關中8市(區)全部發布橙色預警并啟動Ⅱ級應急響應,關中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部門組織落實了相應的響應措施。截止24日,關中8市(區)均維持Ⅱ級應急響應。
在本次重污染過程應對中,汾渭平原“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團隊及各相關部門及時召開了環境空氣質量研判會,密切持續關注重污染形勢,及時解讀本次重污染過程,分析污染來源和成因,提供了建議性管控措施,為本輪重污染天氣應對提供了技術支撐。
25日至本周末(3月3日)仍將是污染天氣
25日至26日,受偏南氣流影響,關中地區濕度較大,利于污染物的生成和累積。預計,關中地區空氣質量以中度到重度污染為主。
27日,全省受偏南氣流影響,大氣擴散條件較差。預計,關中地區空氣質量以中度到重度污染為主。
28日凌晨開始,弱冷空氣影響我省,關中地區將出現一輪降水過程,空氣質量將逐步改善。預計,關中地區空氣質量以輕度到中度污染為主。
3月1日,受降水天氣影響,大氣擴散條件較好。預計,關中地區空氣質量以良到輕度污染為主。
3月2日至3日,地面以偏東風為主,擴散條件較差。預計,關中地區空氣質量以輕度到中度污染為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