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空間結構規劃圖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規劃,是任何一個城市發展的首要任務。
經過兩年多的埋頭苦干,大西安2050空間戰略規劃不斷完善,城市高質量發展“十字方針”深入實施,西咸一體化建設全面加快,“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的空間格局逐步形成,大西安建設有了實質性突破。
隨著一個個高品質城市建設規劃的出臺和實施,讓大西安這座希望之城、創新之城、活力之城越來越清晰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西安大唐芙蓉園夜景 記者 竇翊明 攝
以空間戰略引領城市量級提升 開啟大西安全面開放新格局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是西安邁入新世紀以來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和城市理想。”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濤說。2017年以來,城鄉規劃工作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緊緊圍繞“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的發展目標,認真踐行“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縱向對標大西安發展的階段任務,橫向對標國內先進城市的發展差距,明確追趕超越的方向和策略,著力建立“全市統籌、全域覆蓋、全面管控”的規劃體系。
兩年來,聚焦“振興大西安”,深入開展大西安2050空間戰略規劃研究,在以西安、咸陽、渭南、楊凌、西咸新區為主體的約1.76萬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內,緊盯一個目標,抓住三個階段,實施兩個層次空間發展戰略,落實十大行動計劃。大力實施 “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空間發展戰略,開展三軸線規劃、東部新城、高鐵新城、灞渭三角洲、富閻產業合作區、渭北工業大走廊規劃、南部科創大走廊規劃等重點片區發展規劃,引導優勢資源集聚,打造區域發展新增長極,構筑“三軸三帶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組團”的發展格局,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打下堅實城市本底。
聚焦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多層面構筑全面管控的規劃體系
兩年來,我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規劃為引領,不斷做強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目前我市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系統推進“城市設計”和“城市雙修”試點,編制完成了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城市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等100余項重點規劃,制定了30余項城市導則、制度規范,從公共政策、規劃編制、設計導則、技術規定、制度規范等多層面構筑全面管控的規劃體系。
一是著力打造美麗西安樣板。積極踐行“兩山”理念,開展大西安生態綠色空間體系規劃、城市綠道體系規劃、城市通風廊道控制規劃、海綿城市規劃、秦嶺生態保護規劃、渭河生態控制線規劃等,著力保護山、水、塬、田、林自然地貌和基本農田、都城大遺址等生態安全本底,劃定城市生態控制線、開發邊界紅線,構建區域生態廊道,打造大西安生態安全格局。
二是著力打造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全力實施“中優”戰略,推進中心城區優化提升。堅持“保護優先、新舊分治”,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七賢莊-革命公園、北院門-灑金橋等重點歷史街區提升改造規劃,實現歷史文化街區“有機更新”與功能復興,展示地方文化特質,彰顯西安文化自信。
三是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圍繞建設幸福和諧西安,破解民生“九難”,組織編制衛生醫療體系、中小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大型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選址規劃,對城市基礎設施實施剛性管控。深化完善大西安交通體系,編制完成《大西安城市快速路體系規劃》《大西安北部地區(涇渭新城)道路交通提升規劃》等交通規劃,引導大西安城市空間及產業發展,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四是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堅持把“開放包容、古今相映”作為塑造西安新形象的著力點,積極推進城市設計和城市雙修,完成幸福林帶、高鐵新城等17個重點片區城市設計;編制城市色彩、戶外廣告、城市報刊亭、城市雕塑體系、夜景照明、街道設計等城市設計導則;對建筑屋頂、建筑色彩、建筑體量、屋頂綠化等按風貌分區提出明確管控要求,加強對城市形態的總體把控和重點地段的特色控制。
積極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改革
確保城市高品質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
“我們要搶抓機遇,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馮濤說,兩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一張藍圖”繪就城市發展新天地。
一是改革規劃體系,推進全域多規合一。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兩規合一”,實現兩規用地標準整合和圖斑精準銜接,將城鄉空間發展的政策、項目和指標等落實在空間上,統籌城市快速發展。
二是優化用地供給,提高宜業宜居水平。建立“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出口放水”的土地供應工作機制,推出具有西安特色的居住用地“雙20%原則”。自2018年起,全市20%的居住用地,用于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重點解決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各類人才、院校畢業生、農民工住房問題和相應的子女入學、就醫等配套問題;20%的居住用地,用于限地價、限售價的“雙限房”建設,以共有產權的形式,解決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無自有住房各類人才的居住問題。
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組建全市規劃聯審中心,精簡優化工作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推進重大項目用地手續辦理。全力打造不動產登記全國標桿,啟用南、北兩個不動產交易登記大廳,上線“西安智慧不動產+”微信公眾號,開通抵押登記進銀行,實現不動產交易、納稅、登記“一窗辦結”,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51個高頻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
新的一年,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將積極樹立大的自然資源觀、大的國土空間觀、大的生態保護觀、大的惠民利民觀,實現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深度融合,助力大西安奮力追趕超越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記者 趙輝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