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以精品獻人民 用明德引風尚——陜西代表委員熱議加強文化建設

2019-03-16 09:50:28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摘要]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指出,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新形勢下,要發掘和用好豐富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建設。...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指出,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新形勢下,要發掘和用好豐富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建設。

  4年來,陜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革命文化,創新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藝事業,推動全省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文化軟實力不僅提升了城鄉居民文化素養與社會文明程度,也塑造和豐富了人文精神內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時代,陜西在加強文化建設上,如何更好地強文化、筑平臺、促交融?陜西省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不忘歷史

  吸收傳統文化精神養分

  “梨園”所包含的文化遺產,吸納了各民族的文化精華,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其“高臺教化”功能和作用從未缺席過我國文化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認為,陜西“梨園”文化豐厚,應充分發掘和利用戲劇文化優勢資源,創新其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韓寶生建議,以西安易俗社、三意社兩個百年歷史劇團作為國家級中華“梨園”文化的龍頭與核心,形成教學、培訓及演出為一體的文化新機制;創新開發以中華“梨園”文化為主題的文化遺產旅游,形成以戲曲文化為龍頭的新型文化旅游產業鏈。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建議,應設立“梨園節”,弘揚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提高從業者的文化藝術素質,增強行業自律,促使從業者創作出更多更精美的文藝作品。

  鄉村振興

  既要塑形又要鑄魂

  鄉村振興順應億萬農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重要內容。

  全國人大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高度重視文化振興,尤其是要重視對鄉村文化遺存的深度研究和保護。要深入調查發掘鄉村物質和精神文化遺存,將鄉村文化中的時代特色、傳統思想、人文觀念、形態要素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鄉村振興工作中,積極發掘利用鄉規民約等道德規范的約束作用,大力促進鄉風文明,培育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要喚醒沉睡的鄉村文化資源,不僅要把文化理念貫穿到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文化引領作用,還要更好地發展鄉村文化產業,讓農村獨有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傳統儀式等活動有組織、表演有舞臺、展示有館室、經營有場地、宣傳推銷有平臺,從而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旅游,繁榮鄉村經濟。”昝林森說。

  全民動員

  匯聚向上向善強大力量

  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新時代,我們更要傳承、弘揚好優秀鄉規民約、家風家訓文化,讓其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發揮應有的價值。”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建議,常態化地在城鄉開展“曬家風、學家風”活動,講好家風故事,不斷賦予鄉規民約新的時代內涵、豐富其表現形式,讓優秀傳統文化回歸現實,傳遞正能量,引領新風尚。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全國人大代表、世紀榮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榮華建議,在全國各地建立“中華文化傳承”志愿者服務中心,開展“中華文化傳承”志愿者服務活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活動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

  傳承保護

  讓中華文化展現永久魅力

  文化不僅需要傳承,更需要保護。

  西安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大遺址數量多、面積大、等級高。“西安大遺址保護在宏觀統籌、土地平衡、資金等方面還存在困難,尤以漢長安城這種超大型、城市區域的大遺址最為顯著。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遺址的保護。”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協主席岳華峰表示。

  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2018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這些都為西安大遺址保護利用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岳華峰建議,支持西安設立“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示范區”,并將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利用列入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支持西安在創新大遺址保護利用上先行先試;中央財政應加大對大遺址保護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大遺址保護國家補償機制”。(記者 喬佳妮 耿薇)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代表委員 文化建設 傳統文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长治县| 漳浦县| 郎溪县| 鲜城| 博湖县| 仲巴县| 嘉义市| 普洱| 乃东县| 陆河县| 长汀县| 墨脱县| 日喀则市| 渑池县| 濮阳县| 内江市| 万宁市| 巍山| 晋中市| 青龙| 杭州市| 太湖县| 前郭尔| 达孜县| 阿尔山市| 台南市| 宣威市| 滨海县| 博乐市| 娱乐| 璧山县| 安岳县| 田东县| 独山县| 电白县| 平邑县| 株洲县| 汉阴县| 府谷县|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