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 劉軒辰 宋洋 剪輯 王慧
攝影趙昊
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能。傳統的產業并不見得是落后的產業。”1月17日下午,陜西省人大代表、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在做客西部網、陜西頭條2020陜西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像銅川這樣的資源型城市,要加大科技創新和理念創新,在產業轉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煤城”去除落后煤炭產能銅川非煤產業占比達88%
銅川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典型資源型城市,也因煤炭資源的枯竭倒逼著轉型發展。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2019年陜西“淘汰煤炭落后產能,清理取締‘明盤’‘炮采’3700多萬噸”,那么作為陜西最早的“煤城”,銅川的成績如何?
“近年來,銅川在煤炭去產能上的決心非常大、力度非常大。”楊長亞說,正因為銅川發展煤炭產業時間較早,在煤炭企業監管機制上比較完善,近年來,銅川所有煤礦均已采用綜采自動化或機械化技術,不存在“明盤”“炮采”這種落后的作業方式。
據統計,2016年至今,銅川累計關停22家地方煤礦,占到全市煤礦總數的一半,淘汰煤炭落后產能1148萬噸,占到全市煤炭總產能的39.6%。同時,通過國有大型煤礦企業托管等形式,提高現有煤炭產能的綜合效益。煤炭去產能的實施,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非煤產業占比已經達到了88%。
“落后產能的數據再好看,也得下決心淘汰、下氣力改造”
“過去傳統產業給我們創造了價值,經濟增長數據很好看,但那是落后的生產方式,我們必須通過改革把它去掉,以實現科學發展與高質量發展。”楊長亞說。
像銅川這樣的傳統工業城市,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學習好、踐行好新發展理念,而新發展理念第一位就是創新。楊長亞說,銅川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驅動力。一方面對原有的煤炭落后產能進行淘汰關停,另一方面,在創新中推動煤炭安全生產、清潔生產和綜合利用。
“在目前科技條件下,我們還離不開煤炭。”楊長亞說,銅川煤炭產業還有改造升級空間,通過安全、清潔生產減少了污染,生產環節技術改造實現了更大的綜合效益。“我們已經嘗到了一些甜頭。”
中醫藥材、航汽鋁材、綠色建材三箭齊發
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給銅川提出了“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的目標與定位,“陜西制造”推進“銅川配套”將成為銅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強基固本的關鍵。楊長亞說,銅川要交出轉型發展的優異答卷,既要有傳統產業升級,又要有接續產業培育。銅川從自身特點出發,著力發展中醫藥材、航汽鋁材和綠色建材發展。
楊長亞說,銅川是藥王孫思邈的故里。近年來,銅川以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為平臺,圍繞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引進中醫醫院、中藥企業、研究院等,做實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做了大量的探索。
“陜西是制造大省,計劃生產300萬輛整車,而做300萬輛整車離不開配件”,楊長亞說,銅川立足為陜西制造做好配套,以傳統的煤電鋁產業為依托,大力發展航汽鋁材產業。 目前,銅川美鑫30萬噸鋁鎂合金項目建成投產,達美600萬只汽車輪轂項目、特必克1000萬片制動摩擦片項目建成試產,形成了煤發電、電煉鋁、鋁深加工的循環產業集群。
建材是銅川傳統的優勢產業,省上提出支持銅川建材產業綠色化發展,非常切合銅川的實際。楊長亞說,近年來,銅川出臺了加快建筑裝配產業化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意見,大力發展新型環保建材、裝配式建材等產業,建成了多個重點項目。下一步,銅川還將繼續出臺支持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持續推動建材產業綠色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