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9日政協陜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政協委員、各參加單位和專門委員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部署,聚焦“五個扎實”要求,積極通過提案建言資政,助力我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篇章。
截至2020年1月15日18時,共收到提案869件。根據陜西省政協《提案工作條例》《提案審查工作細則》,經審查決定:立案752件,占總數的86.5%;不立案117件。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員提案650件,占86.4%;集體提案102件,占13.6%,其中省級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提案86件、人民團體提案2件、政協專門委員會提案14件。總體看,本次會議提案內容廣泛、重點突出、問題導向鮮明,與去年整體相比,提案選題更準、調研更深、情況更明、分析更透、建議更實,充分踐行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質量、講求實效”的提案工作方針。
立案的752件提案,關于經濟建設的249件,占立案總數的33.1%;關于政治建設的58件,占立案總數的7.7%;關于文化建設的82件,占立案總數的10.9%;關于社會建設的310件,占立案總數的41.2%;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53件,占立案總數的7.1%。提案比較集中的建議是:
關于打贏三大攻堅戰方面:加強地方金融監管。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在《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補充土壤資源保護與污染修復相關內容。建立解決相對貧困人口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建立防范化解產業扶貧風險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提升消費扶貧成效,加強文化扶貧工作,建立防范返貧機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關于穩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出臺地方性減費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助力企業做大做強。精準發力補工業投資短板,積極布局培育工業新動能。加快榆林國家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我省氫能源產業發展布局,促進裝備制造業和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推進鐵路、公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中歐班列區域合作發運機制,提升陜西自貿區建設水平,扭轉我省對外貿易持續低位增長態勢。加快區塊鏈技術在我省應用,設立硬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推進科技創新和經濟融合發展。
關于推進政治文明建設方面:修訂《陜西省公路條例》,制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建立政府重大決策法律風險評估機制,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解決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問題。提高法院審判執行效率。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加強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教育,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加強和改進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出臺我省華僑捐贈管理辦法。
關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方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挖“西遷精神”等本土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資源,將志愿服務納入全省高中選修課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促進文化產業提質增效。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實行基本建設土地出讓開發前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制度。提升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影響力,做好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籌備工作。
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加大青年就業創業扶持力度,提升創業就業質量。重視家庭教育,防止民辦幼兒園“小學化”,健全中小學“名校+”工程評價體系,促進基礎教育健康發展。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維護正常醫療秩序。落實《陜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獨生子女優惠政策。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進程,加快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
關于加強生態建設和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推動黃河流域陜西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漢江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建設,加強陜北淤地壩風險管控。創新秦嶺生態資源保護工程機制。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差異化考核。深化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集約型生態文明建設。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完善城鄉垃圾分類處理機制,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提案還就提前謀劃陜西省“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內容提出建議。
大會閉幕后召開提案交辦會,將立案提案轉交相關承辦單位辦理。未予立案的提案,作為意見建議轉送有關部門參考。本報告統計截止日期以后收到的提案,審查立案后作為平時提案交有關單位辦理。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