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國務院扶貧辦最新發布,繼去年12月西藏宣布貧困縣脫貧摘帽后,截至今年2月底,我國又有8個省市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月27日,陜西省批準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陜西省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報道稱,陜西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107個縣區中56個是貧困縣。在脫貧攻堅中,陜西注重消除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扶貧先扶志。
在各方合力攻堅下,陜西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15.10%下降到現在的0.75%。
省政府2月27日批準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省所有貧困縣全部摘掉貧困帽子,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省扶貧辦主任文引學表示,這標志著我省5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包含著無數人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
為強力推動責任落實“主動戰”,我省堅持“五級書記抓脫貧”,在全省貧困縣和有脫貧任務的縣(市、區)開展了以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提升脫貧質量為重點的“三比一提升”行動,逐級傳導壓力,匯聚攻堅合力。充分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基層黨支部引領作用,全省3.57萬名駐村工作隊員,1.02萬名第一書記戰斗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
全省脫貧攻堅綜合投入持續加大,僅2019年全省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就達146.2億元,較上年增長14.6%,其中省級安排36億元,較上年增長20%。整合涉農資金181.3億元,投放小額信貸21.47億元,中央單位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9.39億元,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投入43.8億元,為群眾脫貧和貧困地區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省強力推進“3+X”產業工程,打牢了產業帶貧的基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個穩定增收的產業項目。1.4萬家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把貧困戶嵌入產業鏈中。通過建設社區工廠、設立公益崗位、有組織勞務輸出等,多元化拓展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我省將脫貧攻堅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權重由5分提高到20分。實行常態化巡回督促指導,對存在突出問題或問題較多的17個市縣、3個省級部門、8個省級參扶單位進行約談。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的一大批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同時,狠抓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有效提升了脫貧攻堅的質量。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摘掉貧困“帽子”,只是解決了現行標準下的貧困問題,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我省將始終保持脫貧攻堅中形成的好態勢、好作風,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嚴格落實“四個不摘”,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全面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