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企業未停工或已復工,企業對政府扶持政策知曉率高,對穩崗政策需求最大,八成以上企業對未來三個月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有信心。日前,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發布調查報告顯示,應推行行政審批事項“一網通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從而鼓勵企業復工復產。
行業之間差異較大
為進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陜西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及生產經營影響,探究各地相關扶持政策及企業實際需求,研判今后陜西工業經濟運行趨勢。統計部門選取了西安、寶雞、延安、榆林四個地區的95家企業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大型企業25家,占26.3%,中型企業44家,占46.3%,小微企業26家,占27.4%,涉及重點大類行業10個。有47家企業表示與疫情防控有一定程度關聯(涉及生產運行供應、防護用品原材料、醫藥制造等),占到調查企業的49.0%。
在調查企業中,24.2%的企業春節至今未停工;32.6%的企業已復工;29.5%的企業計劃在2月份下旬復工;11.6%的企業計劃在3月份復工;2.1%的企業4月份以后復工或暫無復工計劃。從行業觀察,未停工或已復工行業主要涉及食品生產、天然氣供應、石油工業、部分煤炭企業及藥品制造等企業。其中,石油工業企業全部復工,煤炭及煉焦工業中未停工或已復工企業不足五成;建筑材料工業企業全部未復工。選擇延期復工的企業,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導致部分外地企業員工難以返崗,人員招聘延遲,企業差員情況較嚴重;二是人力成本較高,企業復工資金不足,壓力較大。
企業對扶持政策知曉率高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響應國家部署,陜西省政府及各市政府分別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省政府出臺《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陜西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涉及的二十二條意見及十二條措施,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劃責到具體部門;各市級政府也出臺相應政策,積極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及穩定健康發展,例如寶雞市政府出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十條措施,并分兩批組織市級領導及市級機關干部聯企幫扶334戶企業和336個重點項目復工復產;延安市政府出臺《關于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16條暫行措施》;西安市政府出臺《關于有效應對疫情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若干措施(暫行)》等等。
調查顯示,82.1%的企業對各級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表示完全了解或部分了解,17.9%的企業表示不了解或沒有獲取渠道。此外,受疫情影響企業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和服務排名前三的是:穩崗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給予補貼,企業認同率達56.8%;延期申報納稅,企業認同率達45.3%;延期繳納社保,企業認同率達41.1%。
建議加強企業復產保障
企業對未來三個月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信心充足。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各級政府部門及時出臺各項扶持政策,力求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超八成企業對未來三個月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信心十足。
同時,統計部門建議要加強企業復產保障。一是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的各項交通運輸。因疫情防控“封路設卡”,對外地車輛勸返,給人員流動和物資購銷進出帶來的困擾。建議在加強疫情檢測的同時,適當有序放開交通管制,保障企業班車運營及人員出入;建立綠色運輸通道,幫助協調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加強跨區域協調銜接和運力調配。二是簡化企業復工復產程序。推行行政審批事項“一網通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鼓勵企業復工復產。三是加強疫情防控物資投放。支持引導企業加快生產醫用口罩、民用口罩、醫用防護用品、電子測溫設備、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資及其上下游配套產品,并給予定額補助。統籌企業復工情況,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和完善防疫物資供需信息平臺和渠道,在確保一線物資供給的前提下,有計劃分批次合理投放,為企業復工提供保障。(王 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