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凌晨,上海中環中心改建工程進行了爆破作業,一聲巨響以及隨即而來的明顯震感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誤以為上海發生了地震。雖然上海市地震局及時在微博上對具體情況進行了說明,不過還是有很多網友對其發布的地震信息中一些關鍵要素不太明白,現在就來具體說一說。
何為“爆破地震”?
爆破地震是由于爆破活動誘發的地震。
由于爆破產生的地震波其特征與地震波類似,因而,僅僅依據地震臺記錄的波形,難以進行區分,在判定時,需要考慮爆破的規律性。
通常爆破地震信號具有持續時間短、突變快的特點,頻率較低,一般在200Hz以下,是一種典型的非平穩信號。爆破記錄的特征與爆炸當量、起爆方式、場地情況、傳播路徑、儀器特性等因素有關。爆破地震由于其特性,一般需要專門布置流動臺站來進行測量。
由于爆破是瞬間效應,通常爆破地震波的頻率比同等震中距天然地震波的頻率高,且振動持續時間短,所以爆破當地人體感覺會比較強烈,越往遠處衰減得越快,近處很多市民會感覺到晃動,而遠處的大多數市民就感覺不到。
何為“M1.7級”?
在相關地震訊息的科普中,我們提到過,震級是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
那么,爆破地震與天然地震,如何進行比對呢?此次爆破產生的震級測為M1.7級,對應ML2.5級,根據相關科學研究,能量釋放大致相當于7.5噸的炸藥量。
何為“0公里”?
同樣的,在科普中我們也曾提到過震源深度的概念,同樣震級的地震,震源越淺,影響范圍越小,但地表破壞越嚴重。
一般的天然地震震源深度最淺也有數公里,而網友們在本條地震訊息中會發現,震源深度卻是0公里,這是因為人工造成的非天然地震震源都很淺,發生在地表淺層附近,所以均按0千米處理。
地震工作者的數小時
爆破地震由于其特性,一般需要專門布置流動臺站來進行測量,短短的一則訊息,也包含了地震工作者們的數小時的辛苦與守候。在得知將于4月20日凌晨對中環百聯二期進行爆破的消息后,市地震局的同志們也立即行動了起來。
流動臺站監測布線:得知消息后,他們立即針對爆破樓地理位置及周邊地區,根據具體交通情況進行流動臺站監測布線。
攜帶設備進行布置: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他們需要攜帶設備移動多處進行布置。
從白天到黑夜:為了抓緊時間,他們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工作,直至4月19日的夜晚十一點,才終于完成了全部的臺站布置工作。
時刻監控爆破情況:布完臺站后,辛苦一天的他們在周末的夜晚并沒有回家休息,而是全部聚集到了上海市地震局監測中心,時刻監控著爆破情況。
公布官方信息:四月二十日凌晨,在爆破發生之后,他們立刻處理監測數據并進行上報,隨即在微博公布官方震情信息,避免引起群眾恐慌。
收回儀器:在發布完地震信息后,凌晨兩點,他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觀測點回收儀器。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