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扎根黃土,“西遷精神”代代傳

2020-05-14 08:57: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 一時之間,西遷故事、西遷精神,再度走近人們視野。...

  原標題:扎根黃土,“西遷精神”代代傳

  對西安交通大學來說,4月22日極不平凡。

  這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親切會見14位西遷老教授。

  這是3年來,總書記第三次關注“西遷”。這次,他來到西安交大,來到西遷老教授身旁。

  一時之間,西遷故事、西遷精神,再度走近人們視野。

  視野拉回到64年前:

  “宇土茫茫,山高水長,為世界之光……”汽笛載著歌聲遠行,交大師生向西!向西!

  從大上海到西安,從黃浦江邊到渭水之濱,“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自此,6000余名師生,投身西部,扎根黃土。麥地田野間,平地起傳奇。

  64年來,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從黃浦江到興慶湖

  交通大學1896年創建于上海,始名南洋公學。

  交大西遷,是在20世紀50年代。彼時,國家正處“一五”、“二五”計劃期間。素有“東方MIT(麻省理工學院)”的交大,緣何要從繁華大上海遷往大西北黃土地?

  1955年4月一天夜晚。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彭康,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緊急電話:中央決定,1956年開始,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5年開始進行基本建設工作。

  當時,全國70%以上重工業、輕工業集中在東南狹長地帶。從國家安全和發展均衡等角度看,均應調整。交大西遷,是共和國調整工業建設布局、文化發展布局、高等學校布局的重大決策,是新中國知識界開創未來的一次偉大行軍。

  印有“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字樣的乘車證,靜靜躺在交大西遷博物館櫥窗里,無聲訴說著此行的使命。西遷指令一到,師生積極響應。1956年,幾千名師生手持專用火車票,踏上西遷創業之路。

  把一個60年歷史學校,從沿海搬到西北,談何容易!

  西安交大檔案館館長賈箭鳴介紹,“圖書資料、機器設備件件完好無損抵達校園,師生們點點滴滴生活難題得到悉心解決,上海動員服務業職工隨校西遷,西安市的大米、水產品首先供應給交大師生……”

  終于,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學在古城西安借用人民大廈舉行了開學典禮。

  此時,1200余畝新校園劃定一年,仍在建設中。

  校址位于西安城墻東南外不遠處的一大片農田中。這是千年之前,唐朝興慶宮遺址范圍,緊鄰久已廢棄的大唐東市。向南不遠,是長安名勝青龍寺、樂游原、曲江池故苑。賈箭鳴將之稱為“漢唐宮闕起樓宇”。兩年后,興慶宮公園開建,與交大北門相對,內有湖面150畝。

  1957年,交大分西安、上海兩部分,統一領導。兩年后,西安部分定名西安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遙相呼應。

  西安交大校園,有條梧桐大道,名叫“彭康路”。彭康校長,為西遷時交大“掌門人”。

  這些梧桐,來自南方,與交大西遷人隨行來秦。當年手腕粗細,今成合抱之木。

  梧桐擎天,既是西遷歷史見證,更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西遷精神的象征。

  “大樹雖然西遷,根根須須都要保護好,還要澆水施肥,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交大人說。

  最難忘“草棚大禮堂”

  初到西安,當地有“三不”:馬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西安如此,新校園更不易。

  賈箭鳴介紹,那時,下課去食堂要翻一條大溝,開會要坐在四面透風的草棚大禮堂里,冬天的大教室要靠一個小爐子勉強取暖。現在10分鐘輕松走到的路程,當時竟要繞一個小時才能抵達。校園野草叢中兔子亂跑,入夜有狼叫。

  “剛到西安正是8月,雨水多,學校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雨天水泥路,晴天揚灰路。’”憶起往昔,92歲西交大老教授史維祥心潮澎湃——

  “最難忘草棚大禮堂,工人們用毛竹搭成,重要會議和電影放映都在這里進行。那時候上海,很多教師家通了煤氣。在西安得自己做煤塊、打煤球。條件艱苦,但能為建設祖國出一份力,是當時所有年輕人心目中至高理想。”

  口音也成了困擾。西遷老教授何新楷回憶,“我第一遍講課是用上海話講的,不少學生聽不懂。校長下了一道‘命令’,用普通話來講課。”在他看來,西遷時最艱苦的,是那時的老教授。他們拖家帶口,變賣上海房產,舉家遷西北。“這是更值得欽佩和傳承的”。

  交大西遷博物館一個櫥窗里,老式計算器、眼鏡等物品,屬于鐘兆琳先生。他是“中國電機之父”。

  1957年,周總理說,鐘先生年紀大,夫人身體不好,可留在上海。當時50多歲的鐘先生,把夫人留在上海交女兒照看,只身踏上西行火車。他說,“共和國西部需要開發,當初校務委員會開會表決,我是舉手贊成了的,決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

  正因為他迎難而上,在艱苦條件下,交大建成了全國高校中首個電機制造實驗室。

  西遷中最年長的是66歲的滬上名醫沈云扉先生。他與侄子沈伯參一同擔任交大校醫,隨校西遷。彭康校長再三勸阻他留上海,他微笑婉拒。“長安好,建設待支援,十萬健兒湖海氣,吳儂軟語滿街喧,何必憶江南。”直至今日,沈云扉這闕《憶江南》依然為人稱頌,閱者動容。

  84歲高齡鮑家元教授,當年剛到西安,就參與籌建計算機專業。他回憶,“那時候支撐著我的信念是,我一定要把計算機專業建立起來,而且要成為全國最好的計算機專業!”20世紀60年代初,西交大出版全國第一本計算機教材《計算機原理》。

  鮑家元堅守教學一線。退休前,沒在晚上12點前休息過,每天只休息五六個小時。

  西遷老教授李懷祖說,“1955年決定西遷,1956年秋天交大就上課了,這個速度非常高。沒有因為遷校推遲一天開學,沒有因為遷校而少開一門課程,也沒有因為遷校而耽誤原定的教學計劃和實驗項目。”

  西遷人口中,流傳著一句話:“哪里有事業,哪里有愛,哪里就有家。”滾燙黃土地上,這話冒著熱氣,閃著淚光。

  讓總書記“深受感動”

  “現在還有人問我,當時西遷虧不虧,后悔嗎?”

  84歲退休教師胡奈賽回答,“那看你用什么尺子來量。我們為西北奉獻了一個‘雙一流’重點大學,你說虧不虧?一點都不虧!你說后悔嗎?這有啥后悔,這正是我們的驕傲。”

  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看望了這批“驕傲”的西遷老教授們。

  他到西交大考察,飽含深情地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

  交大西遷博物館一塊展板上,印著彭康老校長的話,“在學校中,工作就兩條:一條是黨的領導,一條是教師隊伍建設。”西交大校長王樹國說,“總書記在這里駐足良久,他囑托我們到今天仍然要堅持這個原則。”

  西遷老教授潘季感慨,“總書記特別講了,一定要來看看我們西遷老同志,我感到非常激動。”一個細節讓他難忘,“總書記臨走時,青年師生們合唱《歌唱祖國》。我們14位西遷人坐在這里遠遠看著,百感交集。時代接力棒交給年輕一代了,我們放心!”

  過去3年,總書記還曾另外兩次關注“西遷”。

  2017年12月,給西遷老教授的回信中,他勉勵師生繼續弘揚好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不久,他在2018年新年賀辭中說,2017年,又收到了很多來信,其中有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總書記對“西遷精神”的闡述,鼓舞師生。

  5月7日,西交大師生員工,以線下與線上直播兩種方式同上返校第一課。黨委書記張邁曾作了“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傳承西遷精神中愛國奮斗”主題講課。

  “總書記對我們的鼓勵,堅定了我為國奉獻的決心。”南洋書院學生李卓雅說,西遷精神留下的不僅是一個時代故事,更是不求回報,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奉獻的精神。

  往事從頭閱,歷久綿長。時人更砥礪,接續奮進。

  西遷后的交通大學,培養了近28萬名畢業生。40%以上留在西部建功立業,創造了3萬余項科研成果。他們為西部發展發光發熱,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

  而今,西遷精神激勵青年,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新時代建功立業。

  “西遷精神”新傳人

  2020年春節,寒風刺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

  除夕夜到元宵節,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二附院半個月時間,派出302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湖北抗疫一線。

  “黨需要我們去哪里,我們就背著行李去哪里!這正是西遷精神寫照,也是我們醫療隊隊員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療隊隊長鞏守平說,70%以上交大青年醫護人員主動申請逆行武漢。

  前線醫療隊員與死神角力。40分鐘防護準備,6個小時持續工作,8小時滴水不進,汗水濕透了防護服和手術衣,口罩和護目鏡在臉上壓出血痕。有時紙尿褲根本用不上,隔離衣密不透氣,身體水分全化作汗水。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癥醫學科王敏娜說:“年輕,就不怕苦和累。”

  防疫抗疫科技戰線,西交大人沖鋒在前,急祖國之所急。榮命哲、孔剛玉教授領導團隊,研發了等離子體活化水消毒設備,為防疫一線病房物表消毒貢獻力量。肖燕妮教授帶領生物數學團隊建立疫情傳播模型。管理學院教授劉躍文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云南省開發新冠病毒感染風險預測模型及系統……

  疫情防控期間,肖燕妮教授被困湖北邊遠山區,購買一支筆、一個本子都十分困難。她與團隊成員,在計算條件有限、流行病學調查有限、傳播風險未知等不利條件下,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研究成果為疾病預防控制、相關政策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利用數學工具研究突發性傳染病的傳播、控制,服務公共衛生策略,是我們的責任。”她說。

  4月21日,西咸新區、渭水之濱,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正式啟用。5000畝創新熱土,是西交大的新作為和新起點。

  64年前,從上海西遷西安,一所重點大學在中國西部拔地而起。64年后,新西遷人承載著交大人的時代使命——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探索21世紀大學新形態。

  創新港將先行先試中國大學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它將為國家提供大學科研體制機制創新示范工程,力求建成引領西部、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科技創新體。

  目前,這里已經建成29個陜西省科研基地,18個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覆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19個學科。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是‘西遷精神’引領交大人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格局的又一創新舉措。”張邁曾說,“作為新西遷人,我們繼續聽黨指揮跟黨走,抓住新時代的歷史機遇。”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扎根黃土 西遷精神 代代傳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莒南县| 墨玉县| 新化县| 新津县| 平昌县| 东丰县| 芒康县| 富裕县| 绥宁县| 赫章县| 博白县| 湟中县| 莎车县| 库伦旗| 通榆县| 东乌珠穆沁旗| 醴陵市| 溧阳市| 松桃| 佛坪县| 富民县| 田阳县| 邳州市| 海伦市| 工布江达县| 平顶山市| 苍山县| 卢龙县| 灌云县| 旺苍县| 精河县| 准格尔旗| 光泽县| 罗山县| 治县。| 淳安县| 无极县| 周至县| 古丈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