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李榮
“黃河寧,天下平。”從古至今,黃河治理都是安民興邦的一件大事。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
“農業生產對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影響。”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陜西省委會主委張道宏說,實踐證明,旱作梯田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增加糧食產量,有利于實現黃土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然而目前黃土高原旱作梯田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張道宏在調研中了解到,黃土高原旱作梯田普遍存在建設標準低,人工窄幅梯田比重大,水平梯田的治理標準和施工方法很多都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要求,難以滿足當前需要。同時,占黃河流域梯田總數51.47%的人工窄幅梯田年久失修,田埂喪失,田坎坍塌,已失去保水保土保肥能力,遇到暴雨,會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加之財政投入較少,地方配套資金難落實,多部門開展梯田修建項目存在項目建設內容相似和不同部門補助標準、驗收標準差別較大的情況,影響項目質量和實施。
通過2012年以來陜北較大暴雨調查發現,由于投資經費不足,新修梯田田間道路和生產道路建設缺乏排水設施,部分埂和坎壓實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致使極端暴雨中新修梯田存在嚴重水土流失問題。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造成當前部分梯田撂荒較為嚴重。
張道宏建議,應提高梯田治理標準,加大投資開展寬幅水平梯田建設,每年可在水土流失重點防治縣安排1億元投資規模,集中5年時間完成坡耕地和人工窄臺梯田高標準綜合治理;創新坡耕地和人工窄幅梯田綜合治理管理機制,提高梯田利用效率,推進黃土高原農業現代化;開展旱作梯田科研工作和水平寬幅梯田新標準的試驗研究工作,構建黃土高原梯田實時監測體系,實現黃土高原梯田水土保持、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數據共享,促進梯田監測現代化。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