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昨日21時40分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會期7天議程9項
張業遂表示,目前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大會舉行了預備會議,通過了大會議程。十三屆全國人大實有代表2956名,目前已有2902名代表向大會報到。大會會期7天,于22日上午開幕,28日下午閉幕,共安排3次全體會議。大會議程有9項,分別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及草案,審查預算報告及草案,審議民法典草案,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及其他事項。
全國人大強化公共衛生的法治保障
有記者問,新冠疫情發生之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和濫食野生動物的決定。請問,這一決定有何特殊的考慮和現實意義?今后全國人大將如何強化公共衛生的法治保障?
張業遂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出臺《關于全面禁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決定》。第二,審議《生物安全法》草案、《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第三,部署啟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的立法、修法工作。第四,宣傳解讀疫情防控法律,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律支持。下一步,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通過立法、修法,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
中國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
有日本記者問,中國的國防預算每年都有增加,今年的預算會達到多少規模呢?與去年相比,是否會相應減少?如果沒有減少,為什么?
張業遂表示,中國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中國的國防開支無論總量、人均還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都是適度和克制的。從世界范圍看,中國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在1.3%左右,應該說大大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如果與第一大軍費開支國相比,2019年中國國防費總量只相當于它的四分之一,人均只相當于它的十七分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每年國防預算都由全國人大審查批準。從2007年起,中國每年都向聯合國提交軍事開支報告。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清清楚楚,不存在什么“隱性軍費”問題。
編纂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夙愿
有記者問,本次會議將審議民法典草案,社會公眾對此有很高的期待。請問,編纂這樣一部民法典,將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老百姓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業遂說,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立法任務。2018年8月以來,人大常委會對幾個分編草案多次進行審議和修改完善,形成了民法典草案,并提交本次大會審議。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這7編分別是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
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民法是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每個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個企業的設立和運營,都離不開民法規范。編纂一部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
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香港星島日報記者提問,“剛才您提到的大會預備會議通過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日程中,有一項是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請問,全國人大會議列入這項議程有什么考慮?”
張業遂表示,維護國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新的形勢和需要,行使憲法賦予的職權,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是完全必要的。
美國一些“疫情議案”毫無事實根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隨著美國新冠病毒疫情的升級,美國國會一些議員提出了多項與疫情有關的議案,其中有的是指責中國政府對美國疫情擴散負有責任,甚至有的提出了美國應該向中國來追責和索賠。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些議案的?”
張業遂表示,這些議案對中國的指責毫無事實根據,而且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我們對這些議案堅決反對,將根據議案審議的情況,予以堅定的回應和反制。“疫情發生以來,經過艱苦卓絕努力,付出巨大代價,中國有效控制了疫情,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世衛組織及相關國家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盡最大努力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我們絕不接受任何抹黑與攻擊。”
張業遂表示,最近一些媒體報道表明疫情在全球多個點出現,一些病例出現的時間線不斷提前。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和醫療專家進行科學研究,基于事實和證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他說,通過轉嫁責任來掩蓋自身的問題,既不負責任,也不道德。我們絕不接受任何濫訴和索賠要求。
并不存在大規模外資撤離情況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記者提問,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一些國家出于維護供應鏈安全的考慮,提出將部分海外企業遷回本國。請問在中國有沒有出現外資企業撤離的情況?這種改變產業鏈的做法是否會加速逆全球化的進程?
張業遂說,經濟發展有它的內在規律。目前全球產業鏈格局是各種要素長期綜合作用,各國企業共同努力、共同選擇的結果,不是哪個國家可以隨意改變的。經濟全球化符合歷史潮流。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肯定會對全球化產生多方面的復雜影響,但不至于逆轉全球化這一歷史進程。
從總體看,盡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影響,但并不存在大規模外資撤離的情況,中國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沒有變,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華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沒有變。他表示,中國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完善。
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有記者提問,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GDP下降了6.8%。請問發言人,如何看待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脫貧攻堅的既定目標能否按時完成?
張業遂說,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秩序造成了嚴重沖擊,也對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比如,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阻,貧困戶生產經營受損,駐村幫扶工作受限,扶貧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延遲,等等。
張業遂表示,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扶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響的重要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切實解決扶貧產品滯銷問題,支持扶貧產業和項目復工復產,做好對因疫情致貧返貧人口的幫扶等。隨著這些措施全面落實,疫情造成的損失將會降到最低。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近幾個月,我們看到中美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沖突加劇,請問,您怎么看待中美關系?特別是疫情之后的中美關系?
張業遂表示,中國和美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發達國家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經貿聯系和人員往來十分密切,兩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歷史充分表明,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張業遂說,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關鍵在于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如果美方尊重中國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和戰略意圖,致力于同中方開展建設性對話,將有利于兩國在各領域以及在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互利合作。如果美方堅持冷戰思維,推行遏制中國的戰略,損害中國的核心和重大利益,結果只能是損人害己。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將堅定不移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我們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多次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堅持協調、合作、穩定的基調,增進互信、拓展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兩國關系在正確的軌道上向前發展。 據人民網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