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滿淑涵)6月2日,省科協主辦的陜西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研討會在西安召開。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丁德科,省抗疫專家組組長、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劉峰出席會議并致辭。省醫學會副會長、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顏虹主持會議。
劉峰代表省衛健委對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的專家、科研人員及一線醫務人員表示慰問和感謝,并要求會議圍繞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從政策制定、體系運行、科技助力、臨床實踐等方面入手,加強政府與科技工作者的溝通與交流,群策群力,為體系完善和政策制定建言獻策,為因時因勢調整防控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提供依據。
丁德科在致辭中介紹,疫情防控期間,省科協積極發揮人才薈萃、知識密集的優勢,廣泛開展應急科普和專題調研活動,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科學發聲建言獻策。他強調,疫情防控初戰告捷,但也暴露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方面的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梳理問題、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他希望與會的專家圍繞會議主題,深入研討、暢所欲言,積極為進一步豐富完善我省乃至全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言獻策。
會上,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劉峰、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韓建峰、省預防學會會長王敬軍、阿里云事業部西北區副總監黃成都、省政府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桂維民、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專家組組長雷曉康、省醫學會秘書長張磊、西安市胸科醫院副院長胡明軍、鎮安縣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馬銘等九名專家學者、一線抗疫人員,分別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策略與思考》《重大公共衛生應急救援隊的管理思考》《透過“新冠”疫情反思疾控體系運行》《科技助力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升級》《提升基層疾控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挑戰與機遇》《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疫情防控——醫學社團參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西安市公立醫院抗擊COVID-19疫情作用與長效機制的建立》《縣級疾控機構的功能定位與作用發揮》為題,圍繞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政策、機制和實踐等多個維度,展開主旨演講和焦點對話。
劉峰提出通過建設“六大體系”、完善“五大機制”、強化“四個保障”,以達成統一高效、響應迅速、科學精準、聯防聯控、多元參與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桂維民指出疫情大考,重在基層,難在基層,贏在基層,他通過分析基層疾控在防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呼吁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啟動新一輪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基礎建設和設備配置、健全多渠道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及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王敬軍提出從加強業務和行政集合、臨床和預防結合、政府專業機構和社會第三方機構業務聯合、專業知識與大眾認知行為吻合入手,彌補疾控機構短板:黃成都介紹了阿里巴巴應急管理系統框架,提出構建應急管理的智能化評估模型和全域協同的公眾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議;張磊介紹了省醫學會在疫情防控期間的主要工作,分享了關于科技社團參與抗疫工作模式的思考;胡明軍就目前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在疫情防控中優劣勢的對比,提出在“五結合”的疫情防控救治模式基礎上還需重視的多個環節;馬銘從基層疾控的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予以分析,提出縣級疾控機構功能定位與作用發揮的相關建議。
與會專家還就建立緊密型醫共體、方艙醫院在新冠防控和救治中的作用和意義、建立醫療物資儲備制度、引入第三方機構豐富檢測手段提供機制等問題,展開了進一步研討交流。
本次會議由省醫學會、省預防醫學會、省軟科學研究會、省應急管理學會、省通信學會聯合承辦。來自衛生行政部門、管理實踐者、一線抗疫的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60余人參與了會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