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胡璐)“十三五”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占“十三五”規劃治理任務的88%。經過多年治理,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
這是記者17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國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孫國吉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由點到面帶動荒漠化地區生態狀況整體好轉。據監測,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植被平均蓋度增加0.7個百分點,沙塵天氣次數年均減少20.3%。
近年來,我國堅持荒漠化治理與扶貧工作相結合,走出一條治沙與治窮共贏的中國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各地依托荒漠化地區獨特的光熱水土條件,因地制宜發展沙區特色產業,并探索建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機制,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產要素流向荒漠化防治領域。
北方沙區進入盛果期的經濟林每年產出干鮮果品4800萬噸,年總產值達1200億元,占全國總產量的1/3,重點地區林果收入已占農民純收入的50%以上。治沙企業億利集團通過發展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伏、生態工業的產業體系,30多年來治理庫布齊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帶動沙區超過10萬名群眾脫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