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指數綜合排名中,西安位列第11位、其中“文化建設” “對外交往” “科技創新”三項指標排序靠前,表現良好……作為“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系列研究”新聞發布會的重要內容,昨天下午,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研究小組(IMD)詳細解讀了年度報告《回歸制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
據了解,《藍皮書》分為一個總體報告、一個主題報告、四個研究報告和六個特別報告四大篇章,共計23萬字。其中備受關注的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指數綜合排名中,“前十強”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成都、武漢、天津和南京。西安IMDEI指數得分2.4529,位居綜合排名第11位、國家中心城市第8位、副省級城市第7位。
在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指數分項排名中,西安“文化建設”一騎絕塵,榮膺第5;“對外交往”實力不菲,位列第6;“科技創新”優勢不減,排名第9。上述三項指標排序靠前,表現良好,集中體現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傳統優勢。“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均列第12位,二者高度同步展現出現階段發展的歷史必然,凸顯出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性。受“生態環境”(第20位)指標影響,西安無緣十強,位列第11位。
作為《藍皮書》主編,李棟強調,“西安雖一步之遙無緣十強,但與排位第10的南京不分伯仲。”躋身中游,一方面表明西安擁有向上爭先進位的強大潛力,另一方面也有被奮起直追反超的可能。前有高標、后有勁敵。從務實的角度出發,“十四五”時期,西安可將“追趕超越”的對象鎖定為IMDEI得分接近的武漢和南京。“在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和‘一帶一路’大格局雙重疊加的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期許的西安擔當和自我抉擇的生態位次,離不開經濟支撐。”李棟認為,西安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倒逼中實現追趕超越,離不開綜合實力方面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研究小組(IMD)是一家專業化城市發展研究機構。2018年7月,由西安通濟區域規劃研究院聯合西安市社科院共同發起成立,系陜西省首家集官方智庫、社會智庫、媒體智庫,以及相關國際化定位的開發區、企業為一體的跨智庫、跨行業開放智庫聯合體。(王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