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榮)“今年前7個月,我們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6.9%。”8月18日,看著剛剛統計出的出口數據,陜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國慶欣喜地對同事說。
今年受疫情影響,馬國慶所在公司遭遇嚴峻挑戰。為了化危為機,公司加大研發力度,搶占國際市場,并利用關稅減免政策,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成功實現了外貿出口新的增長。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陜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只是陜西民營企業逆境求發展的一個鮮活案例。
據西安海關統計,今年1—7月,陜西省進出口總值2119.6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4.1%,增幅較上半年擴大0.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45.5億元,下降7.1%;進口1074.1億元,增長17.9%;同期貿易逆差28.6億元。
7月份,陜西進出口總值323.4億元,增長7.7%。其中,出口164.3億元,增長4.8%;進口159.1億元,增長10.9%;當月貿易順差5.2億元。
今年1—7月,我省外貿主要呈現哪些特點?記者從西安海關了解到,今年7月,我省外貿進出口延續“雙正”增長,進出口值創年內新高;民營企業進出口增幅明顯,體現出較強經濟韌性;與韓國、東盟、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延續增長態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仍保持強勁發展動力;一般貿易進出口保持增長,加工貿易下降。
1—7月,陜西與韓國進出口509.1億元,增長30.1%;與臺灣地區進出口402.4億元,下降21.5%;與東盟進出口226.5億元,增長65.6%;與歐盟進出口222.9億元,增長9.4%;與美國進出口163.8億元,增長1.1%;與日本進出口143.8億元,增長52.6%;與香港地區進出口143.8億元,下降32.3%;以上合計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85.5%。
今年1—7月,我省農產品、紡織品、醫藥品出口增長較快,機電產品出口降幅逐步收窄。農產品出口23.8億元,增長44.1%,果蔬汁出口7.7億元,增長62.7%。其中,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18億元,增長75.2%;醫藥材及藥品出口5.1億元,增長24.8%;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3.7億元,增長2.3倍。
前7個月,我省機電產品進口增長,鐵礦砂等大宗商品和大豆、豬肉等農產品進口量大幅增加。其中,進口大豆72.4萬噸,增加80%;進口牛肉1615噸,增加71.8%;進口豬肉1265.4噸,增加433.8倍;進口奶粉1154噸,增加78.2%。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