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訓確實好,使我提升了技能,還增加了收入。”8月17日,洛南縣石坡鎮李河村貧困群眾陳娟樂呵呵地說。陳娟去年進入洛南縣樂家豆制品廠上班,主要負責采購及豆腐制作,今年1月至6月參加以工代訓后,她的月工資從3000多元增加到了5000多元。
以工代訓是黨和政府穩就業、保就業的政策之一,主要是支持企業利用自有場所、生產設備,讓職工邊工作邊進行生產技能培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專門印發文件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積極抓好落實,印發《關于大力開展以工代訓支持穩就業保就業的通知》,決定到2020年底,全省開展以工代訓不得少于42萬人。全省各地要積極動員企業大力開展以工代訓,并根據規定培訓期限,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標準對用人單位發放以工代訓補貼。
在陜西,究竟哪些企業可以享受以工代訓補貼政策呢?享受補貼政策的期限是否一致呢?
記者了解到,主要有四類企業可以享受以工代訓補貼政策。
一是新吸納勞動者的企業。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兩年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并開展以工代訓的,補貼期限為6個月。
二是新社區工廠、扶貧車間、村鎮工廠。這類企業在崗職工全部納入以工代訓補貼范圍,補貼期限為6個月。
三是停產停業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連續停產停業3個月以上的中小微企業,組織2016年1月1日后入職的在崗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補貼期限為3個月。
四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行業和承擔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項目建設的企業、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組織2016年1月1日后入職的在崗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補貼期限為3個月。
其中,第三類、第四類企業以工代訓對象如果符合第一類企業標準,享受補貼政策按6個月計算。
那么,企業應該如何申請以工代訓補貼呢?
按照屬地申報原則,企業需事先將開展以工代訓的計劃向駐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進行提交,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企業資格,并于企業計劃開展以工代訓前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企業。企業按照以工代訓計劃組織培訓,建立企業以工代訓基礎臺賬,落實培訓考勤,加強培訓日常管理,提高參訓職工崗位技能。以工代訓結束后,企業要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交《以工代訓補貼資金申請表》,并通過陜西職業技能提升信息管理系統申報以工代訓補貼。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合格后,將補貼企業名單和金額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網站和所在企業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將補貼資金撥付給企業。(記者 杜朋舉)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