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陜西怎么發展?
今年是編制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關鍵年份,處在戰略窗口期、歷史交匯期和攻堅關鍵期,既要找出疫后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瓶頸,又要透過全球經濟重重迷霧擘畫新的發展藍圖。
8月30日至31日,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在西安召開。作為今年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之一,與會人員在會議期間圍繞“科學編制我省‘十四五’規劃,加快追趕超越進程”議題協商議政,在分析、研判、謀劃中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關鍵詞:定位
正視當下,才能明確未來
陜西的“底氣”有哪些?機遇怎么樣?追趕超越如何跑出“加速度”?
亮亮“十三五”期間的成績單,哪些題目解得好解得巧?哪些領域還有盲區?哪些問題還能衍生多種思路?
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副主任、陜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劉力認為,要在“十三五”發展成就中找準問題短板,科學分析原因,進一步解放思路,正視當下才能明確未來。
“截至2019年底,我省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機構床位6.86張,居全國第七位,每千人口注冊護士3.88人,居全國第二位,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14.36,人均預期壽命77.37歲……”省衛健委副主任楊聯昌表示,近年來,健康陜西建設、健康扶貧、綜合醫改等工作取得顯著成就,我省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但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增多,老年病房和社區病房應多不足,需在“十四五”規劃中未雨綢繆。
“陜西要找準定位、錯位發展。”省政協常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玉明建議,各地要在科學論證前提下,明確各類開發區主業,可以借鑒東南沿海地區編制“產業地圖”的經驗,推動特色產業統籌招商、集中布局,避免同質化競爭。“西安科教資源富集,有能力吸引大型企業在此落戶研發中心,繼而帶動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事業發展。”
關鍵詞:創新
只有改革創新 才能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
要繼續保持發展的連續性和長遠性,創新將比以往更為重要。
“科技研發是企業振興的助燃劑。在‘十四五’期間我省應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和主體地位,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省政協常委、省科技廳總工程師建議,應增加對企業的財政科技投入,重點支持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并兼顧我省區域間的平衡發展,探索政府與企業就技術難題共同招標、共同建立研發機構、共同培養技術人才的投入方式。同時,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企業研發投入,設立中小企業專項投資基金,為中小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提供貸款貼息和擔保,降低和分散中小企業研發投入風險。
“過去,城固的橘子一堆一堆賣,果農賣不上好價錢,就只是平平凡凡的‘橘蛋蛋’;如今,‘城固柑桔‘城固蜜桔’已成功登記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靠品牌效應帶動了一個產業,促進了一方經濟,橘子一筐一筐、一車一車賣,昔日‘橘蛋蛋’搖身一變成了‘金蛋蛋’。”省政協常委、漢中市政府副市長何俊杰在發言中首先向大家分享了發生在身邊的創新故事。他建議,“十四五”期間,陜西要下更大功夫推進高質量發展,省、市、縣三級要分門別類梳理,做好項目庫儲備和培育,適時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關鍵詞:應變
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 陜西怎么做?
“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狠抓減稅降費……好規劃、好政策,落地見效才有用。”省政協常委,渭南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張開說,受疫情影響,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際經濟形勢動蕩,勞動力、原輔材料成本上升,信貸風險加劇,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內外因素夾擊下,不少企業感覺到市場“寒意”。他建議,各級政府要幫助企業正確認識轉型升級,走出轉型升級就是轉向新興產業的誤區,明確轉型核心,從追求產量轉為追求質量,拓展需求、順勢而為、堅定信心。
針對陜西開放不足的突出短板,列席參加常委會分組討論的省國資委副主任韓紹安表明自己的觀點,他說,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有大產業發展、大企業引領、大項目支撐、大平臺推動、大改革深化、大創新支撐,匯聚資金流、信息流、貿易流,避免零敲碎打,充分釋放活力。
關鍵詞:融合
下一個五年 全力推進行業融合、產業融合
“5G網絡作為新型基礎設施,是構建未來萬物互聯、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石,將從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改變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省政協常委,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彩玲建議,加強“十四五”統籌規劃,做好各行業銜接融合,以“協同規劃、分步實施、全面覆蓋”的思路推進5G網絡規劃建設。同時,強化政策支持,有效整合存量桿塔資源,持續推進社會資源開放共享,助力5G快速發展。
省政協常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李穎科從文旅融合的“陜西模式”談起。他認為,要把文旅融合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抓手,加快構建全省鄉村文旅產業體系,具體而言,可創新八大融合模式:堅持以天然為主、原生態式開發;堅持歷史感至上、活化式開發;堅持重塑為主、再現式開發;堅持創意為主、創造式開發;堅持表演為主、藝術式開發;堅持展示為主、教育式呈現;堅持影視網媒、交互式開發;堅持場景為主、體驗式開發。
各界導報首席記者 滿淑涵/文 記者杜靜波/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