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落差往往是發展空間。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促進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需要有一點辯證思維。
發展可以有先后,發展卻不可以有鴻溝。我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長期存在,尤其是在西部地區。但看似矛盾的關系,實則往往相互依存、相互演化。發展落差的背面正是有著無數可能的發展空間。事實證明,一旦思路打開、路子走對,發展落差往往成就發展空間。著名的“胡煥庸線”曾經被視為一條難以逾越的發展鴻溝,然而,正是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和各地具體舉措的推進中,那些曾經處在“落后線”一側的地區發生了巨變。
事必有法,然后有成。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重在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正視并承認客觀差異,意味著既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又不可固步自封、因循守舊;既要實事求是,更要解放思想。彌補“落差”的原動力在于有發展空間的預期,而突破舊格局的“轉換器”取決于創新有為。當最短的那塊板補上,原來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的不平衡的區域發展歷史欠賬,反而有可能造就各區域經濟增長亮點的繼發性接力,最終做到超越既往、消滅落差,邁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危機重在破解,新局要在創造。當前,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擺在眼前,只要我們下氣力把陜西科教、區位、文化、產業、資源等優勢實實在在發揮出來,藉此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速升級,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找準自身發展位置,結合“十四五”規劃深謀實干,就一定能在愈加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贏得更大發展。(趙巖)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