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市政協
近年來,各級金融機構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全面實施普惠金融,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但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政策銜接不緊,沒有形成協同效應。由于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政府之間缺乏溝通,信息共享不足,政策銜接不緊,部門間協同配合不力,致使金融機構助力發展的平臺有限,具體落實的措施還不精準,影響了金融機構支持鄉村振興的整體效果。
二是資金投放零散,支持重點不夠突出。由于支持導向不明確,金融機構資金投放面對一般農戶的小額貸款較多一些,對小微企業、集體經濟組織和經營大戶資金投放不足,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三是誠信機制不全,風險防控壓力較大。針對農村金融機構的部分法律法規不完善,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信用登記制度尚未建立,金融機構的資金風險防控壓力依然較大。
為此建議:
一、建立協同機制,構建信息互通、聯動發力的服務平臺。加大對鄉村振興戰略有關政策的宣傳解讀力度,建立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和能動性。各類金融機構要發揮各自優勢、互為補充,形成金融支持合力。要持續加大民生領域信貸支持力度,不斷深化“基金+貼息”擔保模式、“小微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保障模式和“服務+技術”支撐模式。繼續實行“兩免一優惠一通道”(即免擔保、免抵押、利率優惠、綠色通道)措施,加大對貧困群眾發展農林牧漁生產經營活動貸款支持力度。
二、抓住重點,解決投放小散、成效不顯問題。提高對涉農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將信貸資源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農村電商、種養殖大戶、職業農民、家庭農場傾斜,向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匯聚,將涉農特色做優,把農貸鏈條做長,全面鞏固農村市場。要結合區域實際,逐步推出“美麗鄉村貸、林下養殖貸、大棚蔬菜貸、淡水養殖貸、大棚食用菌貸、藥材種植貸、干果販運貸、移民搬遷貸、安居工程貸、民俗貸、建房貸、菜商貸、優商貸”等信貸產品,解決農戶信貸資金需求,力求將信貸業務滲透到各個領域,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資金需求。
三、加大誠信體系建設,打造企業放心、群眾便捷的金融環境。健全農村金融法律體系,設定評價指標。推廣農戶信用評級工作,培育和壯大各類信用中介機構,強化社會信用監督。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實施失信行為懲戒措施。健全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在財政政策上,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農業貸款全部減免所得稅,對在農村地區設立的網點提高補貼額度,建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形成的不良貸款給予一定補償。在監管政策上,提高對農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增強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農服務的可持續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