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西安向西綿延600余公里,就是甘肅省會城市蘭州。
母親河畔,時至金秋,早晚的微風和煦涼爽,正午的陽光熱烈奔放。
9月15日至16日,西北五省(區)政協助推協同向西開放協商座談會在這里召開。
在黨中央、國務院不久前作出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決策部署后,這場以助推協同向西開放為主題的會議正逢其時。
【緣起】協作交流機制再升級
“一個手掌的五個指頭齊了,什么都能抓得起來。”一年前的六盤山片區政協精準扶貧交流推進會第五次會議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巨艾提·伊明的這句形象比喻,言猶在耳。正是在這次會議上,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政協一致同意,建立西北五省(區)政協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協作交流機制,將五省(區)政協的交流協作提升到了新水平。而此次西北五省(區)政協助推協同向西開放協商座談會的成功召開,為這項新機制的建立賦予了現實意義。
回望2015年至2019年間,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政協聯合打造六盤山片區跨區域的政協精準扶貧交流推進會機制,錨定“窮因”,精準發力。其間,五次召開六盤山片區政協精準扶貧交流推進會,政協智慧在這個平臺廣泛匯集,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
歷時五年的協作交流,在六盤山片區不斷開花結果: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林水利、扶貧產業、交通、醫療、教育保障等實現了大幅度提升。
“實踐證明,這個機制是有成效的,也是可資可鑒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高度評價。
對于這次召開的助推協同向西開放協商座談會,蘇輝說:“這是繼承了六盤山片區交流推進會的協作機制,吸收融入了新疆這個新元素、向西開放這個新的歷史任務,包容面更廣、更貼合實際、更符合新形勢的需要。”
【現狀】開放發展勢頭正勁
西北五省(區)處于我國向西開放前沿,戰略地位重要、資源優勢互補。長期以來,西北五省(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交流合作,促進外貿轉型升級,有力推進西北地區開放力度。
“青海道”是唐代絲綢之路最為繁榮的干道之一。青海省政協主席多杰熱旦介紹,在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青海省充分發揮戰略通道、物流樞紐等六方面優勢,陸續開通10條國際新航線,相繼建成7個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13個綜合性進出口商貿平臺和19個國際營銷網點,走出去舉辦“青海特色商品展”,不斷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空間。
緊抓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機遇,寧夏回族自治區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聚焦經貿合作為主抓手,加快建設銀川國際航空港,開通成都—銀川—迪拜航線、寧夏至中亞國際貨運班列,極大促進了寧夏跨境貿易及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借助中阿博覽會不斷加強區域合作,向西開放取得了積極成效。
作為國家確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政策規劃,與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經貿往來,引導一批本土企業“走出去”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和產能合作。截至2019年底,新疆已與101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2155.3億元。
當前,面對逆全球化挑戰及后疫情時代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化,西北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縱深發展的戰略腹地,對增強我國經濟抗風險能力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
在多個區域因疫情大范圍斷航的情況下,今年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持續向好,截至目前,已開行2500多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實際開行量、貨運量、重載率均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陜西實際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外資1.46億美元,同比增長102.57%,實現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逆勢增長。
今年上半年,陜西自貿區形成61項制度創新案例,“創新第三方醫學檢驗檢測實驗室共享模式”“零工窗口共享服務平臺”“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三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蘇園林介紹,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陜西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數量、企業注冊資本、外資占比大幅增加,已成為陜西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平臺。
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介紹甘肅發展情況時表示,2019年,甘肅國際貨運班列發運車數增長50%以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占全省外貿總值的一半以上。今年盡管受疫情影響,甘肅進出口貿易還是較快實現了企穩回升,7月進出口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黃芪提取物、橄欖油等10個農產品實現出口“零突破”。
這一個個鮮活事例表明,隨著“向西看”為西北重振絲路雄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西北五省(區)正乘勢而上加速發展。加強區域合作,攜手“向西開放”,將把西北五省(區)緊緊連接在一起,為打破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僵局作出新探索。
【展望】助推西部高質量發展
黨中央關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決策部署,為西北五省(區)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需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總量較低、產業鏈融合度不高等現實問題,對西北五省(區)而言,要順利實施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向西開放戰略,還有一道道“關切題”需要答好。而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開啟了政協發揮作用助推協同向西開放的序篇。
會議期間,西北五省(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圍繞各地向西開放存在的制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在發展政策、合作項目、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爭取國家重大項目支持,將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西部地區群眾。
“西北強則絲路興。”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說,通過這個寬廣的平臺,能夠凝聚起國家到地方各個層面和黨委、政府、政協及社會各方面的智慧,落實好國家戰略;通過這個暢通的渠道,使得西北五省(區)之間的聯系更緊密、情誼更深厚,也為今后西北五省(區)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西北五省(區)既有良好合作基礎,更有廣闊合作前景。只要運用好、傳承好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協作交流機制,就能在向西開放中順勢而為、有所作為,在交流對話中共謀發展、共結碩果。”這是與會同志共同的心聲。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建議,由國家相關部委牽頭,建立西北五省(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協調機構,對超出西北五省(區)能力的事,由國家層面進行統籌協調推進,將西北五省(區)協同向西開放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并給予特殊安排。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郝遠說,當前,西部地區應充分發揮電力供給潛力大、土地資源充裕、自然及人文資源富集等優勢,通過打造高品質陸海聯動經濟走廊,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產業流融合融通,實現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建議下一次會議邀請外向型企業代表參會,進一步擴大協商交流范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主席努爾蘭·阿不都滿金說,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既需要積極爭取國家大力支持,更需要用好西北五省(區)政協“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協作交流機制”這一平臺,積極對接中央有關部署要求,深入研究破解新時代西北五省(區)協同向西開放的制約因素,協商形成共識和對策建議,助推五省(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