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滿淑涵)9月22日,省工信廳、省民政廳、省衛健委聯合舉辦全省智慧健康養老業務培訓會。記者從培訓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在全省101個社區開展“互聯網+養老”試點工作。目前,西安市、寶雞市通過“線上信息云+一鍵呼叫+線下上門服務”模式,實時掌握居家老人健康數據、活動軌跡、定位安全等信息,讓更多老人享受“離家不離小區”便捷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674.7萬,占人口總數的17.46%,老齡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90萬,呈現出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的特點。
根據《陜西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到2022年,全省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建立3至5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引進和培育8至10家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健康管理、居家養老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基本普及,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完善。
目前,我省以居家社區養老為基礎,以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技術為依托,探索出“政府+企業”建平臺、“公益+市場”強運營、“線下+線上”優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時間銀行”模式,將“今天存儲閑暇”和“明天收獲急需”相結合,實現公益服務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目前咸陽市“時間銀行”已注冊1790人,累積“時間幣”1.5萬小時,完成服務29654單次。同時,以“秦云工程”為依托,加快“健康云”建設,實現數據共享,全面推進醫養結合信息化進程,為家庭簽約醫生、居家護理提供便利,助力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當前,我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還存在缺乏龍頭企業,養老產品和系統供給水平不高,產業化能力不足,商業化運營模式尚未完善,多方共贏機制仍不成熟,數據資源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待加強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省工信廳、省民政廳、省衛健委將持續抓好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試點建設,優先支持養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開展我省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評審工作,實行重點扶持、跟蹤服務、動態管理、合理布局、示范帶動;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養老服務+互聯網+信用”機制,建立養老服務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多部門跨地區聯合懲戒機制;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用,將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推動傳統養老社區和機構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升級,拓展和推廣“虛擬養老院”“時間銀行”等模式,提升“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服務品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