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寧革命老區的前身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既是黨中央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又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地。
革命老區人民為中華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新形勢下加快老區振興,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為在新形勢下加快老區振興,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2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銅川市作為陜甘寧革命老區重要組成部分,被納入《規劃》范圍。
事實上,銅川市擁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上世紀30年代,北方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在這里創建,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輝煌一頁。
按照《規劃》目標任務,到2020年,革命老區要實現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民生和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10月11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副主任宋秀巖、林毅夫帶領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視察組一行,來銅川對革命老區經濟振興發展情況進行黨外委員專題視察。
視察組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
參觀老區革命舊址,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紅旗漫卷西風,照金秋色正濃。視察組一行參觀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通過聆聽講解、觀看歷史資料、圖片、文物等,重溫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艱難歷程和感人故事。
視察組參觀陳家坡會議舊址。
陳家坡會議被稱為陜甘邊革命歷史上的“遵義會議”。在陳家坡會議舊址,67歲的義務講解員杜天祥身著紅軍服裝,通過自編自演的順口溜,簡單明了闡述了陳家坡會議召開的背景和歷史意義。其講解引發視察組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斗爭經歷的好奇,陪同視察的銅川市委書記樊維斌不迭解答他們的提問。
“薛家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險要程度堪比華山,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展革命斗爭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在薛家寨革命舊址廣場前,銅川市政協主席劉印生向視察組介紹說。委員們則通過回顧革命歷史,身臨其境感受革命先輩斗爭環境的艱苦,重溫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調研產業經濟狀況,心系老區振興發展
近年來,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為銅川市革命老區全面振興注入活力。與此同時,銅川市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實干的智慧和力量,在追趕超越、轉型發展、脫貧攻堅、生態治理等方面持續努力,老區開發建設成效顯著。
視察組參觀澳威光電子應用技術產業園。
當天下午,在銅川市市長李智遠的引導下,視察組一行來到澳威光電子應用技術產業園,入園企業澳威激光器件有限公司擁有芯片制備和器件生產完整產業鏈。視察組詳細了解了園區的規劃、入住企業和企業產品開發等情況,并就園區管理運營模式、產品開發應用等進行了交流。
在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視察組對園區的煤電鋁及鋁合金精深加工產業鏈、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三大產業體系進行了詳細了解,并實地參觀了達美年產600萬只輕量化鋁輪轂項目生產車間。
視察組在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
在商業航天測控網(銅川)中心站,視察組對商業衛星測控產生濃厚興趣,并就航天科普知識、銅川商業航天測控網中心站項目的規劃、運營及市場前景等情況進行了交流。該項目也是銅川市搶抓軍民融合和商業航天發展機遇,謀劃航天產業布局的重大項目。
全國政協常委蘭云升,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李志軍、楊正國、楊成長、張野、李香菊、楊德才、王小蘭等參加視察。銅川市委書記樊維斌,市長李智遠,市政協主席劉印生,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姚炬,省政協機關二級巡視員、經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馬高潮,銅川市政協副主席成登鵬及市政協秘書長呼曉春陪同視察。
各界導報記者 蔣維博 文/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