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黑河國家森林公園。通訊員 龔麟攝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
保護秦嶺,是陜西義不容辭的責任。從1965年在秦嶺地區設立第一個保護區,到形成全國最大的自然公園群;從實施天保工程,到生態環境優良等級面積超過96%;從2007年制定《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到2019年的再次修訂;陜西深入開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整治,對存在的問題零容忍,態度堅決、不遺余力。
如今,陜西又在謀劃著設立秦嶺國家公園,進一步升級秦嶺保護措施,讓祖脈秦嶺得到頂格保護,永葆生機。10月12日,陜西省林業局組織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專家論證通過了《秦嶺國家公園設立方案》,極大地推進了這一進程。
護中央水塔豐盈清澈
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秦嶺水不僅滋養著陜西人民,而且滋養著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近6000萬人口。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是陜西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
10月,秦嶺深處的周至縣厚畛子鎮老縣城村,秋景如畫。引湑濟黑調水工程管理中心18位工作人員,顧不上欣賞美景,在湑水河邊不停地來回巡護著。
湑水河一年里水溫最高不超過15℃,進入10月就到10℃以下了。秋天河水里落葉、枯枝增多,護水人每天都要下到冰冷的河水里進行雜物清理。
護水人不僅要吃苦耐勞、甘于寂寞,還要勇敢聰慧、膽大心細。在奔走于山林的管護途中,他們會隨身攜帶一根木棍以驅趕那些不期而遇的蛇,而為了對付跑到管理站的“不速之客”,他們還養了一群鵝,據說鵝能使蛇遠離。
引湑濟黑調水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古軍介紹,老縣城村總共有37戶186人,為了保護水源地生態,讓村民少種地以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他和同事們引導鼓勵當地村民發展蜜蜂養殖和山茱萸種植,又想方設法幫他們進行銷售。每戶村民家里都有1個化糞池,廚房里配備油煙處理裝置,最大程度減少污染排放。
每年春天,氣溫回暖后,護水人會在老縣城村進行植樹造林,年均增綠1000平方米。“你看,現在石頭縫里都長出樹了!”古軍笑著說。
為了保護水源地安全,引湑濟黑調水工程內的水電站已于今年7月31日拆除退出。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秦嶺研究院院長張國偉介紹,從2014年12月12日到2019年12月初,以秦嶺為源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供水258億立方米,緩解了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等省市供水難題。
讓秦嶺成為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秦嶺的生態,在于水、在于山,也在于植物、在于鳥獸魚蟲。
“東方仙子”朱鹮,棲息于水田、河灘、池塘和山溪附近,以小魚、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水生昆蟲和蛙類等為食,對生態環境要求高,是檢驗當地生態環境是否優良的旗艦物種。
9月26日上午10時,20只朱鹮在秦嶺國家植物園楓葉湖畔,被一只只放飛。看著它們有了更廣闊的天地,放飛人員目光跟隨,久久不愿離去。
從發現朱鹮、保護朱鹮到野化放飛,朱鹮復壯之路實屬不易。
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一行在洋縣發現了被認為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秦嶺成為朱鹮最后的“避難所”。
在當年發現朱鹮后的第4天,洋縣便發布了關于認真保護世界珍禽朱鹮的緊急通知,明確提出“四不準”:朱鹮活動區域內,不準狩獵,不準砍伐樹木,不準使用農藥,不準開荒放炮。從1990年開始,洋縣要求全境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
經過近40年的努力,朱鹮成為秦嶺生態保護的標志性物種。種群數量由1981年發現時的7只,擴展到現在的5000余只,棲息地面積由發現時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5萬平方公里,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朱鹮已成功繁殖10余代。它們飛出秦嶺、飛向世界!
朱鹮保護,是陜西保護秦嶺生態的一個縮影。秦嶺作為生物基因庫,擁有陸生野生動物580多種。近年來,“秦嶺四寶”種群數量明顯增加,棲息地面積不斷擴大。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秦嶺大熊貓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345只,秦嶺成為野生大熊貓分布密度最高的區域。羚牛數量超4000頭,金絲猴數量超5000只。
今年4月,科研人員在秦嶺發現了中國最北端野生蕙蘭種群,數量超萬株。同月,發現興隆嶺和天華山金錢豹種群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并建立了穩定的種群。據統計,秦嶺還有種子植物3800多種,僅秦嶺國家植物園內就收集保存植物種質資源1740余種。
秦嶺,已經成為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還秦嶺更多生態空間
新中國成立初期,秦嶺木材支援全國,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因此付出了生態代價。1998年,陜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
在秦嶺北麓,華陰市華山國有林場蒲峪管護站楊波等6位護林員,自2001年分配到此后,鉆密林、蹚河水、翻山越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19年的時間,硬是把蒲峪一道道荒山禿嶺染成了一道道綠色長城。
在秦嶺南麓,寧陜縣旬陽壩林場,周希梁從上世紀的伐木工到今天的護林員,和大山打了22年的交道。如今通過天然林保護,旬陽壩植被得到大面積恢復,不少消失了多年的野生動物再次出現。在巡護途中,周希梁經常和野豬、羚牛、斑羚等打照面,就連國寶大熊貓也來這里湊熱鬧!因為良好的生態環境,來旬陽壩旅游和生態康養的人越來越多。
天保工程實施以來,秦嶺地區累計完成人工造林319.52萬畝、封山育林655.09萬畝、飛播造林1053.22萬畝、森林撫育645.75萬畝,有效擴大了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達到69.65%。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和陜西省氣象局的研究顯示,秦嶺陜西段生態環境質量顯著變好,優良等級面積首次超過96%。
為了保護秦嶺,陜西在秦嶺積極建設各類保護區,自1965年在太白山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至今,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129處,構建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國最大的自然公園群在秦嶺出現。
進入新時代,為與中華祖脈、中央水塔、中國生物基因庫等“身份”相匹配,陜西對秦嶺的保護再次升級,設立秦嶺國家公園被提上議事日程。
“我們要對秦嶺進行頂格保護。”陜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說,“秦嶺國家公園的設立將提高保護的連通性和完整性,將最大程度杜絕和減少人為干預,充分發揮自然修復的作用,還秦嶺更多生態空間。秦嶺國家公園將把成體系的秦嶺‘芯’交回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撫育和越來越多具有生態自覺的人們守護下,秦嶺必將永葆生機!”(記者 師念)
汲取教訓 當好秦嶺衛士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庚子之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陜西要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總書記的諄諄告誡語重心長、發人深省。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關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汲取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這個大教訓,始終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作為政治任務,緊盯不放、持續用力,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鞏固和拓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專項整治成果,相關法規體系日趨完善,長效機制不斷健全,督導檢查深入開展,網格化平臺實現常態化監管,群眾參與愛護秦嶺、保護秦嶺的意識不斷增強,秦嶺生態環境逐步好轉。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還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整治整改措施不夠有力、監管責任未落實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下大力氣解決,要始終警鐘長鳴,拿出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堅決防止破壞秦嶺美景的問題發生。
汲取教訓,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履行好秦嶺保護職責。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不僅是生態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是對我們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性高不高、政治頭腦是不是清醒、恪守黨性原則是不是堅決、作風是不是過硬的一次檢驗。我們必須站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來審視,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去思量,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守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汲取教訓,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必須健全常態化長效化保護體制機制,持之以恒地有效地保護好秦嶺這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持續抓好突出問題整治,在整治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采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上持續用力,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管好山,管好水,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格產業和項目準入,發展清潔生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高水平保護。
汲取教訓,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必須砥礪扎實過硬的作風,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具體。要夯實工作責任,抓好任務落實,以釘釘子精神一項一項抓落實,務求取得實效;強化擔當精神,敢于涉險灘、敢啃硬骨頭,切實解決秦嶺保護存在的問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在加強秦嶺生態修復上出實招、求實效。要凝聚保護合力,擴大社會參與,拓展監督渠道,營造濃厚氛圍,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秦嶺、保護秦嶺的良好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重托,扛起政治責任,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保護好中華祖脈,真正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