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手術室,馬建兵(左一)抓緊時間和同事總結交流。
□ 實習記者 殷博華 記者 李榮
“馬主任,今天我的腿感覺好多了,您每天查房真是太辛苦了!”一位患者由衷說道。4月27日早7時,馬建兵一如既往地早早來到了病區。
據同事們介紹,每天7時,西安市紅會醫院關節病院膝關節病區主任馬建兵都會準時出現在病區,開始新一天的工作。這樣的習慣,他堅持了幾十年。
為人真誠,待人和藹,這是許多患者對馬建兵的共同印象。
今年“五一”,馬建兵被授予“陜西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任何的榮譽都比不上患者的安康,能幫助患者走出疾病的痛苦,重新收獲健康是我最大的榮譽。”他說。
馬建兵從小家境貧寒,母親體弱多病,鄰居中也有人長期飽受疾病的折磨。當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是他從小的夢想。
從醫24年來,馬建兵救治過的患者超過8000例,但沒發生過一例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
“我最感謝的人就是馬大夫,是他給了我生活的希望,讓我獲得了重生。”提起馬建兵,患者邢偉(化名)感激萬分,他說自己能重新站起來,都是馬建兵不解努力的結果。
2017年,家住榆林的邢偉在親戚介紹下找到馬建兵,因為從小患有關節疾病,他站不起來。
“由于關節病嚴重,一米八個頭的他只能蹲著走路。疾病讓他一直孤身一人生活,甚至一度失去了生活勇氣。”馬建兵介紹道。
在找到馬建兵之前,邢偉已跑遍了全國許多大醫院。由于做手術必須接觸到腿關節后面的神經和血管,而一旦手術失敗會導致患者殘廢或癱瘓,因此大家都勸馬建兵不要貿然實施手術。但在分析利弊后,馬建兵還是毅然決定親自主刀。
“只要有希望,就要去拼命,如果手術成功,這將改變患者的一生。”馬建兵說。
經過5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邢偉的手術獲得了成功。這意味著,他康復后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站起來了。
兩年過去了,馬建兵在回訪中得知,邢偉不僅結婚了,還有了一份工作。這是馬建兵聽到的最開心消息。
采訪中,馬建兵打開電腦,里面是一位20歲女患者發給他的視頻。視頻中,這位年輕患者走路和正常人無異。回想起當初她患病時的情景,馬建兵不禁感慨萬千。
這位張姓患者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由于關節疾病導致右腿不能彎曲。正是如花之齡,小張原本應該享受多彩生活,但卻連如廁都無法從容。
正是在馬建兵的精心治療下,小張能和正常人一樣行走了。
“能讓患者走出病痛陰霾是我最大的幸福。”馬建兵說。
擔任病區主任后,馬建兵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以身作則,熱忱培養年輕醫生,鼓勵他們在醫學實踐中發揚創新精神。
“主任很關心我們的成長。”“面對一些患者,他鼓勵我們進行問診治療,還把自己的所有經驗傾囊相授。”年輕醫生張維杰、黃建鵬激動地說。
這些年,馬建兵還帶領團隊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開展合作,成功申請了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所開展的金屬3D打印等多項新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并躋身國內一流。此外,他還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近10項,發表近200篇針對疑難雜癥的學術論文,榮獲多項省市級醫學創新獎。
今年,馬建兵又帶領骨關節精準階梯治療團隊入選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支持計劃,并被評為全國一流團隊。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