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擴大階段性緩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以下稱三項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辦法。
實施范圍包括5個特困行業和17個擴圍行業
陜西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5個特困行業所屬企業及17個擴圍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社會工作;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制作業;文化藝術業;體育;娛樂業)所屬困難企業,可申請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企業所屬行業類型應以參保登記時自行申報的行業類型為依據。現有信息無法滿足劃分行業類型需要的,可實行告知承諾制,由企業出具所屬行業類型的書面承諾,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可申請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
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和利息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原明確的5個特困行業緩繳養老保險費期限相應延長至2022年年底。工傷、失業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其中原明確的5個特困行業所屬企業及17個擴圍行業所屬困難企業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緩繳實施期限至2023年4月;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等緩繳實施期限至2022年12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和利息。
企業自愿通過人社公共服務平臺申請
緩繳社會保險費堅持自愿原則。企業通過人社公共服務平臺向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出緩繳申請,系統自動審核。也可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線下申請,窗口受理后系統自動審核。困難企業同時作出書面承諾,留存虧損月份的相關財務報表以備查,對承諾信息承擔法律責任,謊報信息及提供虛假承諾造成基金損失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各級人社、稅務部門要加強事后監督檢查,對作出承諾但經查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要及時追繳緩繳的社會保險費。
可緩繳社保費的困難企業這樣認定
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是指2021年12月以來,累計出現1個(含)以上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市域內,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縣(市、區)(以縣級及以上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通知公告為準)。
困難企業是指2021年度處于正常繳納社會保險費狀態、2022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暫時困難,出現虧損且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或單位。
緩繳企業應在明年1月起補繳清社保費
申請緩繳的企業或單位應在2023年1月起分期或一次性補繳清緩繳的三項社會保險費款,最遲于2023年6月底前補繳到位,稅務部門應及時提醒企業補繳。逾期未繳納的,按規定加收滯納金。企業可根據實際需要,提前申報繳納費款,稅務部門應及時征收。企業依法注銷的,應當在注銷前繳納費款,相關部門按照注銷流程及時辦理。
申請緩繳的企業或單位,要依法履行代扣代繳職工個人繳費義務,不得因緩繳社會保險費影響職工個人權益。緩繳期限內,職工申領養老保險待遇、辦理關系轉移等業務的,單位應為其補齊緩繳的養老保險費。(記者 白圩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