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0:43:43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實習記者 殷博華 記者 李榮
鄉風文明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保障和重要內容。為深入了解我省鄉風文明和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現狀及面臨的形勢問題,思考如何發力做好工作,6月14日至16日,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學者和省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省鄉村振興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圍繞“夯實鄉風文明基礎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議題,到寶雞市開展調研。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老百姓‘口袋’富起來的同時,‘腦袋’也要富裕起來。”在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省政協副主席魏增軍說,村子在培養鄉風文明和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的困難,是此次調研關注的焦點。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繁榮鄉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寶雞市是農業大市,轄4區8縣和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共有99個鄉鎮、1165個行政村和143萬農村人口。近年來,鄉風文明和鄉村文化振興建設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鄉村文明、鄉村文化振興,最關鍵的就是人。”魏增軍指出,目前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文化陣地利用率低、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主體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進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
“要把移風易俗作為工作切入點,打造良好鄉風文明氛圍,大力培育和弘揚誠信文化,完善村規民約和文明公約工作,規范村民行為,倡導良好風尚,共同打造風清氣正的鄉村秩序。”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呼燕建議,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引領作用,為強鄉富村提供堅強的精神支柱。
省鄉村振興局總規劃師張秋俠說:“在工作中要邊思考、邊總結、邊推廣,把工作實打實做到‘人’身上,把優秀模范樹為榜樣和典型。”
近年來,寶雞市各區縣積極開展樹立道德模范和先進典型工作,尤其是農村地區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已逐步形成行善立德和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涌現出了嚴平安、現水玲、王輝等典型人物。但隨著城鎮化加快推進,張家塬鎮南灣嶺村、草碧鎮羅家店村、眉縣金渠鎮寧渠村等區縣村鎮,出現了人口大量外遷的情況。村中人口如何留存,是大家在調研中發現的一個嚴峻問題。
“農村人口‘空心化’現象非常嚴重,大量農村健壯勞動力到城市務工,農村人口逐漸減少,且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鄉風文明建設缺乏必備的人才儲備,文化傳承后繼無人。”提到鄉村文明建設的困難,千陽縣張家塬鎮南灣嶺村黨支部書記王會功說。
“農村‘空心化’、勞動力缺乏,這是國家在農村發展中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怎么留住人才?如何引進人才?值得所有人思考。”省政協委員、民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委員會副主委張保軍說,要想解決基層鄉風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政策激勵和機制保障是必須要解決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必須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建議在必要時,可以把這項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并建立監督機制,保障每項具體工作都可以落實到人。
張保軍建議,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依托產業吸引人才,把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作為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科技創新、優品培育、促進農戶就業增收等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助推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村子在鄉風文明和文化建設中的部分工作還需再加強推進。”省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科員趙鵬濤說,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任重而道遠,要加強對基層文化人才的培養,把優秀人才引進到基層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帶動更多人投入到鄉風文明建設中。
“要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領頭雁’作用,把夯實鄉風文明基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落到實處。”省政協委員、寶雞市陳倉區虢鎮街道辦事處北堡村村委會書記兼主任劉宗平說。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