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千百年來,滔滔黃河水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央已將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陜西作為黃河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區域,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意義重大。
如何高質量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9月20日,省政協圍繞“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與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民主黨派負責人積極建言,共同為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建言獻策。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政協2022年協商工作計劃,今年4月以來,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先后組織召開兩次調研情況座談會,邀請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委員、專家交流研討,征求意見建議。7月,省政協副主席張廣智帶領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圍繞“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議題,赴延安、榆林、渭南和韓城市開展專題調研,為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獻計出力。
“通過調研發現,我省在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還存在常態化機制不健全、資源保護任務艱巨、開發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結合前期調研實際,省政協常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陳怡平建議,強化工作合力,高效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與信息共享機制,建立陜西黃河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突出文化引領,構建“中華母親河”品牌體系,推動文化和旅游聯動發展;創新融資模式,研究設立陜西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專項建設資金,整合資源力量,設立陜西黃河文化研究智庫,重視人才培養,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省文物局一級巡視員周魁英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黃河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優化,黃河文化公園引領帶動作用有待加強。
“建立中央引導、省級統籌、市縣落實、社會參與的多渠道資金投入保障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吸引民間資本支持產業發展。”周魁英建議,設立“中華文明精神標識”“陜西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專項建設資金,專門用于支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文物保護項目相結合,提高遺產保護展示水平,發揮對地方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區域環境提升、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帶動作用。
黃河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見證,是黃河文化具體化的象征,系統保護任務尤為重要。
委員們建議,要摸清家底,傳承好文化記憶,加強整體性連片保護和瀕危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堅決防止建設性破壞;要注重黃河文化館藏文獻整理、民間文化搜集和文化遺產申報等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探索社會化保護、創意化開發路徑,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黃河流域陜西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
——“加快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數字化建設”;
——“探索文化藝術跨區域保護傳承,打造文化協同發展樣板”;
——“加強黃河歷史文化遺產、遺址系統性保護”;
……
會上,韓城市政協主席劉革等6位發言人緊扣當前我省在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極富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時作出回應。
省發改委總工程師趙新勇說,為進一步建設好沿黃公路,我省將研究制定沿黃公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按照榆林、延安、渭南分區域進行規劃統籌,整體提升沿黃公路建設,不斷完善交通系統,服務沿黃地區發展。
從實踐看,我省對黃河文化內涵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系統,黃河國家文化建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有待提升,黃河文化資源轉化利用成效還不夠顯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產品和品牌還不夠多。
如何建設一流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鄭曉燕說,省文旅廳將緊抓機遇,構建系統化標識,加強陜西黃河文化系統研究,建設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地、中國革命精神標識地、中華地理自然標識地,打造中華民族培根鑄魂的文化標識集群;實施區域化發展,依托黃河干流,加快建設黃河文化和旅游廊道,突出關中、陜北兩大重點開發區域,積極推進關中文化高地、延安紅色文化高地、秦嶺生態文化帶、榆林邊塞文化帶建設;堅持項目化推進,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項目,注重品牌化打造,打造“中華根·黃河魂”陜西黃河文旅名片。
省政協常委賀增林建議,加大頂層設計,建立數字黃河產業和數字平臺,持續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加大水源涵養和防災能力,協調好發展和保護問題。
省政協委員劉科偉認為,要處理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關系,處理好治理和開發保護的關系,防止項目盲目發展。
“省政協人資環委員會要認真梳理總結協商討論情況,形成專題報告,及時報送省委、省政府。”張廣智表示,希望省委、省政府相關部門對政協委員和各界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予以關注,共同促進這次協商會議成果盡快得到落實。
兩個半小時的會議,大家圍繞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中涉及的重點關注積極協商探討交流,共促我省高質量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