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雙崗奉獻新時代 踔厲奮發啟新程——省政協“委員說:陜西這十年”座談會發言摘登

2022-09-23 08:59:51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把網絡供給的“路橋”建強建實,把利民惠企的“紅利”用足用準,接力打通“數字鴻溝”,聚力建好鄉村“信息路”,凝聚全省行業力量奮力譜寫了信息通信事業非凡發展的十年。...

  省政協常委,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彩玲:

  開往信息時代的幸福列車一個都不能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把網絡供給的“路橋”建強建實,把利民惠企的“紅利”用足用準,接力打通“數字鴻溝”,聚力建好鄉村“信息路”,凝聚全省行業力量奮力譜寫了信息通信事業非凡發展的十年。

  建站通網開啟鄉村信息列車

  十年間,我省共完成8批電信普遍服務建設任務,爭取中央財政補助13.9億元,企業配套投資約30億元,全省行政村通光纖比例由不足60%提升到100%,網速提升了10倍。山區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把農特產品賣到全國,城鄉電子商務遍地開花,閉塞的山區開通了便利快捷的信息列車。

  “組合拳”推動寬帶建設提速增效

  “十三五”初期,全省約有1.1萬個行政村尚未通寬帶,城鄉間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十年間,我省以“寬帶中國”建設為牽引,2018年10月,隨著第三批普服試點工作驗收完成,全省所有行政村、貧困村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均實現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互聯網飛入尋常百姓家。

  提速降費惠及千家萬戶

  我省信息通信業把提速降費作為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緊抓不放,取得顯著成效。

  十年間,完成全省3851個老舊小區通信設施改造和農村線路整治。我省固定和移動寬帶雙雙邁入千兆時代,西安市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5G基站達到50880個,可為全省1300多萬用戶提供千兆光纖寬帶服務。

  全省固定寬帶下載速率提升近5.5倍,移動寬帶下載速率提升近3.7倍,移動通信用戶月均流量提升20多倍,平均資費降幅達到95.17%。長途費、漫游費已不復存在,語音通話費下降了78.3%。面向中小企業、脫貧戶、老年人、殘疾人等推出最優資費,累計惠及148萬戶,讓利超11億元。助老專屬套餐惠及61萬老年人。老百姓不再為流量焦慮,不再為網速著急,充分體驗著便捷數字生活新方式。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啟新程。我省信息通信業將為支撐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引擎和堅實保障,不斷向三秦父老交上滿意答卷。

  省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省生態環境廳原副廳長李敬喜:

  情系三秦大地綠水青山

  作為一名省政協委員、生態環保事業發展的見證者,十年間,我見證了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巨變。

  牢記囑托筑牢生態屏障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省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突出抓好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整體邁上新臺階。“十三五”以來,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削減了11.3%、11.9%、21.8%、19%,PM2.5平均濃度首次“破四進三”,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達到新監測標準實施以來最好水平。

  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2019年,我省修訂了《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配套印發了秦嶺保護行動方案、總體規劃及秦嶺6市市級保護規劃和8個省級專項規劃等,形成“1+N”秦嶺保護規劃體系。涉及重點保護區的169個礦權完成退出;累計拆除小水電站298座、退出81座。秦嶺陜西段90%以上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綜合評價優良等級面積達到96%以上,整體評價等級為“優”,秦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目標正在變為現實。

  堅定不移打造三秦百姓幸福河

  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黃河流域陜西段涉及關中7市區和陜北兩市,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聚焦延河、石川河等重點河流及水質不達標斷面,推行“一河一策”“一斷一案”限期治理。“十三五”以來,陜西黃河干流105個問題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入黃斷面水質提升為Ⅱ類水,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

  建言資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年來,作為省政協委員,我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調研協商活動,有效推動政協協商成果轉化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政策、措施,見證了省政協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政協委員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我將為美麗陜西添磚加瓦,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省政協委員、民進西安市委會副主委任佳琳:

  融媒直播鏡頭下見證陜西非凡十年

  作為政協委員,十年間,我非常幸運也很驕傲地成為陜西這十年非凡成就的見證者、親歷者和記錄者。

  深居內陸聯通世界

  2013年11月28日,第一列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港發出,我們當天派出多路記者記錄下這歷史性的瞬間。中歐班列“長安號”從開行之初的全年不足百列,到2021年開行3841列,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十年,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西安港口,成為全國最大的內陸港口。陜西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正在崛起。

  文旅融合大放異彩

  2020年4月22日,我們通過融媒直播推出大唐不夜城街區特色活動。如今,這里已成為中外游客的向往之地。這十年,“文化+旅游”的雙引擎成為陜西經濟的新支撐。

  陜西文化產業大發展,考古新成就也是不勝枚舉。2021年12月14日,陜西考古確定了江村大墓墓主身份為漢文帝,破解了千古之謎。當天,我們推出“漢文帝霸陵考古特別直播”,全網觀看量突破千萬。今年4月28日,陜西考古博物館試運行,這些都是踐行總書記“要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努力和擔當。

  綠滿山川展現生態美

  陜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當好秦嶺衛士”重要指示,2021年5月28日,秦嶺四寶科學公園開園。百萬人在“云游秦嶺四寶科學公園”直播中觀看了秦嶺珍稀野生動物。通過野生動植物保護行動、生態空間修復行動,陜西書寫了秦嶺“生態答卷”,朱鹮由2012年的1300多只發展到7000多只,秦嶺陜西段森林覆蓋率已達到72.95%。

  2021年4月30日,西安“全域治水碧水興城”重要成果“三河一山”綠道貫通,我們通過航拍、主播體驗等方式展示了西安城市水清岸綠的美麗畫卷。

  多年來,無論作為媒體人采訪報道,還是作為政協委員考察調研,我深刻感受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陜西發展浪潮處處涌動,山清水秀、地綠天藍,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足,三秦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強了。

  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學會科技服務中心理事長張婷婷:

  科技追趕超越在行動 加快打造西部創新高地

  作為市政協第十五屆新委員,我深切感受到這十年陜西科技型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科技創新成果從三秦大地噴涌而出。

  這十年,伴隨著大型運輸機、新能源汽車、閃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新興科技成果,“陜西智造”迸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2016年至2019年,陜西連續四年作為全國唯一獲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的地方”的省份,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這十年,陜西出臺一系列科技政策,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打造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科創中國·西安學會智創園”、西安科學家博物館、科學家大講堂成為匯聚科技工作者的舞臺、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窗口、轉化科技成果樣板的工程。

  這十年,陜西依托創新驅動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綠色環保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全國,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2022年第一季度,陜西新能源汽車產量14.7萬輛,同比增長16.3倍。生物醫學方面,新一代人工晶狀體“卡脖子”難題被成功攻克——總質量20毫克左右、光學面直徑6.5毫米的可折疊人工晶狀體,為白內障患者“重繪”世界。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蛟龍號”等大國重器均不乏“陜西力量”深度參與。

  這十年,三秦大地無不展現著科技為人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以現代科技推進保護秦嶺生態環境修復,對促進陜西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智能消殺機器人參與抗疫,“健康碼”成了“通行證”和“流調”數據源,科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一連串耀眼的成果勾勒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科技創新發展的可喜變化。

  作為一名科協界別的政協委員,我將同廣大科技工作者一起繼續堅持“四個面向”,履行科協組織“四服務”職能,在新時代陜西大步前進的當下,為陜西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綏德縣政協主席孫虎生:

  十年變遷郝家橋

  十年來,在政協履職平臺上,我見證了綏德從傳統農業縣到特色農業縣轉型的非凡成就。

  十年前,綏德以種植雜糧為主,農民收入低且渠道單一;十年后,綏德沙地紅薯、山地蘋果等農特精產品享譽國內外,農民不僅脫貧了,而且致富了。

  以綏德縣郝家橋村為例,該村是紅色革命歷程和大生產運動時期的先進典型。1943年3-4月,時任陜甘寧邊區綏德地委書記的習仲勛帶領調研組在郝家橋調研,形成《談收夏》《記兩個變工隊》《談鋤草》《移民問題》等調研報告。1944年,郝家橋村被陜甘寧邊區授予“農村楷模”榮譽稱號,掀起“村村學習郝家橋、人人學習劉玉厚”運動浪潮。

  郝家橋村因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交通不便,在時代變遷的浪潮中,并沒有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直至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國脫貧攻堅戰沖鋒號的吹響,郝家橋村迎來了再次邁向爭當楷模的非凡之路。

  經過十年的奮斗,郝家橋已是遠近聞名的“楷模村”。如今的郝家橋,建成了集山地蘋果、溫室大棚、光伏發電、舍飼養殖、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建成了集小學幼兒園、互助幸福院、服務中心、衛生室、村風館、文化廣場、便民超市、培訓中心于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體系,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郝家橋村今年又制定了“九個一批”增收舉措,開展實用技能培訓61戶61人,解決各類就業崗位480戶767人,促進群眾增收630多萬元。同時,依托紅色文化底蘊,全力打造“郝家橋村”的旅游IP,極大促進了文化旅游業發展。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獎牌頒授給郝家橋村。同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郝家橋考察時指出:“山溝溝里能走出致富路、過上好日子,靠的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這里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應該做到。”

  郝家橋人永遠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大力弘揚優良傳統,賡續革命精神血脈,繼續努力把郝家橋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楷模。

  漢濱區政協副主席晏長榮:

  跨越兩千里 見證兩地情

  我先后擔任過區統計局、財政局局長,現任漢濱區第十六屆政協副主席。從反映發展成果到提供發展保障,再到借助政協平臺匯聚發展力量,我感到非常欣慰和光榮。在此,我講述十年來蘇陜協作跨越兩千里、情暖千萬家的人間大愛。

  2020年2月27日,省政府公告全省56個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安康市漢濱區全區60996戶202998人全部脫貧,23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里記錄著常州市武進區幫扶干部為漢濱付出的心血汗水、實際行動和深情厚誼。自2016年蘇陜協作對口幫扶以來,累計投入資金9.75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69個,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054人。漢濱累計建設易地搬遷安置社區170個、村組道路2132公里、安全飲水工程530處……這一串串數字、一個個變化的背后,蘇陜協作功不可沒!

  扎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思想,兩地在諸多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兩區黨政企代表團頻繁互訪考察,26對鎮村、企業、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系,漢濱累計選派94名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武進區交流學習,武進累計選派85名專業技術人員來漢濱區開展幫扶。通過舉辦就業扶貧招聘會、開通“春風號復工直通車”、開設“武進人力資源網”漢濱招聘專區,累計為漢濱提供就業崗位3.5萬個。漢濱區積極探索“園區總部+新社區工廠+家庭工坊”模式,實現了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在蘇陜協作資金的支持下,全區累計建成毛絨玩具工廠114個、農產品加工廠23個,帶動就業1.3萬人。

  “蘇陜協作起步于扶貧,但不止于扶貧。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新機遇,全方位深化拓展蘇陜對口協作,在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貢獻。”武進區委書記喬俊杰在2021年蘇陜協作工作聯席會議上說。

  兩地一家親,天涯若比鄰。我深信,隨著蘇陜協作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武進元素”將推動漢濱擺脫內陸縣區發展瓶頸,兩地結對幫扶的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交流合作的新領域將進一步拓展,蘇陜合作必將創造新輝煌、結出新碩果。

  本版圖片由記者 杜靜波 攝

編輯: 吳佳蕊

相關熱詞: 委員說 陜西這十年 座談會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斗六市| 临安市| 都江堰市| 元阳县| 建昌县| 佛教| 龙岩市| 合作市| 云和县| 郎溪县| 巴马| 内黄县| 岳阳市| 土默特左旗| 南江县| 星座| 东阿县| 阿巴嘎旗| 英山县| 襄汾县| 毕节市| 柳林县| 辉南县| 开平市| 永城市| 嵩明县| 萨迦县| 镇平县| 湛江市| 顺平县| 温州市| 合阳县| 全州县| 邵东县| 静乐县| 武夷山市| 乌审旗| 芜湖县| 阳东县| 华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