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省統計局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9位。
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不斷增加。2021年,我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為67.86%,比2012年提升10.8個百分點。2015年至2020年,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為60.2%。
研發投入強度全國位次上升1位。2021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2.35%,較2012年提升了0.32個百分點,全國位次由2012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7位,居西部地區首位。2021年,全省R&D經費為700.62億元,比2012年增長1.44倍,居全國第14位、西部地區第2位。
研發人員量質雙升。2021年,全省R&D人員全時當量為12.53萬人年,比2012年增長52.1%,其中研究人員為7.81萬人年,增長58.7%,占R&D人員全時當量的62.3%,比2012年提升2.6個百分點。每萬名就業人員擁有R&D人員由2012年的40人年提高到2021年的59.9人年。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企業R&D經費和R&D人員全時當量投入達385.17億元和6.23萬人年,分別比2012年增長2.03倍和49.5%;企業R&D經費和R&D人員全時當量占全社會的比重分別為55%和4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和人員全時當量分別占全部企業的83%和8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0.73%提升至2021年的1.03%,提升0.3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引領規模以上工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為319.69億元,比2012年增長1.68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R&D經費為145.60億元,比2012年增長1.63倍;投入強度為3.61%,比規模以上工業高2.58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9個百分點。
企業辦研發機構實力不斷壯大。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設立研發機構705個,比2012年增長55.6%;企業辦研發機構擁有碩士以上畢業人員8682人,比2012年增長60.1%;企業辦研發機構科研用儀器設備原價162.94億元,比2012年增長1.52倍。
發明專利大幅提升。2021年,陜西專利授權數為8627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5516件,分別比2012年增長4.8倍和2.9倍。至2021年末,全省發明專利擁有量為67379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7.05件,比2012年增長4.7倍。
創新輻射效果明顯。2021年末,全省擁有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8397家,比2012年增長了6倍;全省擁有科技型中小型企業數量達11189家。2021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2343.44億元,比2012年增長6倍;簽訂各類技術合同638951項,比2012年增長2.8倍,穩居全國前列。
科技創新產出效能全面釋放。十年來,全省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91項。大型運輸機、新能源汽車、閃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陜西智造”新名片。(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