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凡銆 文/圖
“如果能把農村閑置的房子重新利用起來,村民有了收益,農村也有了活力。”省政協委員李小超常年關注鄉村變化,村民們都能過上好日子是他的樸素愿望。
李小超一直對鄉村有著深厚的感情。作為咸陽李小超鄉村記憶雕塑館館長,村莊對他而言,是一份記憶,更是一份念想。他創作的“鄉村記憶”系列雕塑與繪畫作品都是以家鄉的人和事為養分,飽含熱愛家鄉、感恩鄉親的赤子情懷而作。為了汲取創作靈感,李小超時常到西安周邊鄉村采風。
在城鎮化快速推進中,大量鄉村日趨落寞,曾經的“炊煙裊裊見人家”成為往事。近幾年,李小超在進村走訪過程中發現,昔日熱鬧的農村變得蕭條冷落,這令他很是痛心。
“開車走在鄉道上,兩旁寂靜無比,許久才能看到一兩個人影,而記憶里的村莊總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今昔對比,李小超迫切想要為村民們辦點實事,留住美好的鄉村記憶。
“這一座座漂亮的農家小院不能就這么閑置下去。”帶著這樣的念頭,這些年,李小超在咸陽市禮泉縣多個鄉村走訪,體察民情,了解實際困難,考察農村老屋的現實狀況,將一條條民聲認真地記錄下來。
李小超在與多位老人交談后了解到,村里大部分青年人棲居到城市生活,農村老屋常年無人居住,由于缺乏規劃管理,城里人來村里租賃找不到門路,導致老屋長期閑置,逐漸成為無用武之地的“沉默資源”。村里老人一年到頭除了干一些農活,就是幫助進城打工的孩子看家護院,成了鄉村最后的“守護者”。
懷揣著鄉親們的期待,在今年省兩會上,李小超向大會遞交了《關于農村無人居住房屋再利用 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
李小超建議,通過一房多住、五年一租等形式,將農村老屋租賃出去,有效盤活利用農村閑置農房資源,對于無人居住且房屋院落整體狀況良好的老屋,進行改造、重建,成為適合城市人休閑度假的場所,進而幫助當地村民提高經濟收入,使農村煥發勃勃生機,能夠吸引人、更能留住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