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內的西安同創達通訊設備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忙碌地生產。
隨著康佳集團在西北地區設立生產基地,離開西安20多年的陳釗又回來了。
作為陜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釗的壓力不小。他說:“去年忙建設,今年忙生產。剛一開年,公司就接到了50萬臺洗衣機生產訂單,這對于新投產企業來說,并不多見。開年就開跑,我們全力做好品質把控,開足馬力保訂單生產。”
陜西康佳智能家電有限公司是康佳集團新消費電子戰略在全國布局的核心項目,也是集團在西北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該項目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建筑面積超13萬平方米,涵蓋辦公、生產基地、物流倉儲中心、創意研發中心等,設計生產線6條,滿產后計劃年產能300萬臺。去年11月,該項目一期建成投產1條洗衣機生產線,產能約70萬臺。第二條洗衣機生產線有望3月投產,洗碗機生產線計劃國慶節后投產。
“隨著康佳集團‘出海’步伐的加大,在西安設立生產基地是我們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的重要舉措。”陳釗說,良好的營商環境、強大的技術支持、豐富的人才儲備都是西安的優勢,但他們最看重的還是中歐班列長安號帶來的通道優勢。這種通暢為企業帶來了實打實的優惠,生產的產品源源不斷運往歐洲,開啟了“一帶一路”大市場。
運輸時效快、線路輻射廣,滿載貨物呼嘯飛馳的中歐班列長安號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綜合成本更低的選擇,還助力企業開辟了更寬廣的國際貿易空間。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46列,較去年同期增長11.6%;運送貨物總重25.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5.3%。
近年來,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的物流通道優勢,西安國際港務區積極加大東南沿海產業轉移企業招引,建設“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旨在打造集制造、研發、辦公、商務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區,做大“班列+產業轉移”規模,支撐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目前,該產業園聚焦智能顯示和消費電子產業,引進了康佳智能科技產業集群、匯芯未來信息產業園、灰熊創視等3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如今,在中歐班列長安號的輻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慕名而來,落地絲綢之路起點。
2月16日,記者走進位于“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內的西安同創達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工人們忙碌生產。
西安同創達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通信設備技術開發、移動終端智能穿戴等電子產品的貼片、生產制造、銷售和服務等。去年落地“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后,在各項政策的支持和產業園的幫扶下,公司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項目落地到投產的全過程,這讓企業大大增強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該公司董事長倪龍剛說:“企業從建設到投產如此迅速,離不開產業園區的鼎力支持,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通道優勢,我們迅速開拓了中亞5國市場并逐步延伸至歐洲市場。自本月初量產以來,生產線滿負荷運轉,預計年內出貨500萬臺手機,產值3億元以上。相信我們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筑巢引鳳,產業興旺。如今,“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一期起步區已全部交付使用,出租率達81%,入園企業12家,9家企業已正式投產,產品主要聚焦智能終端和顯示面板兩大類產業,出口歐洲、中亞、俄羅斯、北美、東南亞、非洲等地。同時,產業園與西安綜合保稅區實現內外聯動,將聚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100家,實現年總產值500億元,實現年納稅總額10億元,吸納就業約2萬人。
為了更好地服務入駐企業,港口及臨港產業園創新構建“四維服務網絡”體系,探索實行“公司+供應鏈”市場化運營新模式,將管理方、建設方、運營方、物業方融合一體。管理方負責統籌協調,建設方保障建設施工,運營方聚焦產業投資,物業方提供貼身服務,為推動國際港務區形成“港貿、港產、港城”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西安國際港務區港口及臨港產業園副主任馬耀棟說:“今年,按照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動員會部署,西安市全力以赴抓項目、夯基礎、強實體,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創新工作機制,統籌推進‘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建設,全力打造以智能顯示、智能家電、消費電子、網絡終端及核心器件、半導體封裝測試等為主導的產業發展集群,支撐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記者 蘇怡)
建設者說
西安國際港務區港口及臨港產業園副主任 馬耀棟
“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發揮中歐班列長安號物流通道優勢,打造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的核心承載區,也是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子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承接園區。
今年,為落實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動員會部署,西安國際港務區港口及臨港產業園創新構建“四維服務網絡”體系,強化市場思維,導入市場化服務,形成多方聯動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切實形成推動“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合力。針對入駐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園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對接,圍繞企業軟硬件需求提供多層次、全鏈條的精準服務,同時對接金融機構、上下游企業主體,做實做細做穩企業服務和產業培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入區項目二次投資和擴大生產,實現以老項目帶新項目,以老產業育新產業,提升畝均產值和產業疊加效應,為實現中歐班列長安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蘇怡整理)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