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滿淑涵 實習記者 馬尤翼)4月2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季度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51.90億元,同比增長5.3%。
如何評價我省一季度經濟運行表現和成績?省統計局總統計師胡清升在發布會上介紹說,一季度,全省經濟循環持續暢通,內需潛力加快釋放,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回暖態勢明顯,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態勢,實現良好開局。
“穩”: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生產供給全面恢復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落實“三個年”活動部署,大抓發展、大抓服務、大抓效能,全力推動穩經濟政策措施發力見效,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好于預期。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生產平穩,小麥、油菜苗情長勢均好于去年,經濟作物產量穩中有增,畜牧業穩定增長。第二產業穩定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2%,拉動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建筑業增加值增長10.5%,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快速恢復,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5%,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7%,金融業增長8.5%,合計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快速反彈,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6%,住宿業增長11.3%,零售業增長10.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7.4%,“煙火氣”加速回歸。
進:主要經濟指標位次前移經濟活力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GDP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8位,較上年同期前移12位。
據胡清升介紹,從生產端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6位,位次前移13位;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8位,位次前移13位;建筑業總產值增速居全國第8位,位次前移6位。從需求端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國第4位,位次前移23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國第12位,前移3位。
此外,非公經濟占比提升,全省上下全面落實《陜西省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實施意見》《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一季度全省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961.79億元,占GDP比重為51.8%,較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市場主體持續壯大,截至3月底,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20.63萬戶,增長33.7%;其中新登記企業6.57萬戶、增長63.7%。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新登記企業數增長1.23倍,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領域新登記企業數增長60%以上。全省“五上”企業達到30675家,較上年末凈增645家。
好: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胡清升說,總體來看,在國際環境嚴峻復雜、國內需求恢復不足,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較多的形勢下,一季度,我省實現經濟穩定增長、良好開局的同時,還為后期發展蓄積了新的動能,做好了就業、收入等民生實事,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前行。
創新發展見效成勢。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849.89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1.1%,同比增長3.1%。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規上工業6.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穩定增長,新產品生產加快。
協調發展加快實現。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6元,同比增長6.2%,高于GDP增速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2:1,較上年同期縮小0.04。
綠色發展穩步推進。一季度,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3.7%,較上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風光新能源發電占發電量比重為9.6%,較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居全國第3位,增速高于全國39.9個百分點。
開放發展持續深化。貿易順差持續擴大,較上年同期增加63.19億元;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不斷提升,自去年2月以來持續超過30%。
共享發展步伐加快。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占比為48.5%,較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民生改善持續加強。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24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25.6%,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