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找到最好吃的干果,你可以跑多遠?為適應國內消費市場升級的新需要,一支來自陜西武功縣的電商團隊,把目光定在了“中國以西”,以農特產品溯源考察的方式,開啟“西游”之行。
4月22日,在毗鄰黑海的土耳其港口城市奧爾杜,這支名為西域美農溯源考察隊的團隊,正逐個工廠尋覓,只為找到當地口感最好的榛子。
“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榛子生產加工中心,俄羅斯、美國等地的客商都在這里搶貨。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萬里挑一’,從中找到最好吃的一家,并把它的產品運回中國。”西域美農品牌創始人李春望說。
在此之前,這支隊伍已經有所收獲——產自土耳其的大無花果干,將乘著中歐班列來到陜西。“我們已經訂了一節車廂的大無花果干,價值100萬元,正在走自貿區進口手續,一個半月后到貨。如果銷量好的話,我們將在8—9月無花果成熟季節,繼續擴大訂單。”李春望說。
“通過中歐班列回程列車運輸貨物,具有貨物少、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還有一些政策補貼。當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特產品,在中國很有市場。這對我們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西域美農國際貿易負責人蘇博說,相比傳統海運手段,搭乘中歐班列能幫助他們更高效地與原產地對接。
對不少干果愛好者來說,西域美農的名字并不陌生。創辦15年以來,西域美農成為全國食品電商健康農特產賽道的一顆耀眼明星,亦是陜西電商企業的一面旗幟,這個在陜西成長壯大的電商企業,如今的年銷售額達8億元。
不斷上揚的國內市場,給了西域美農追逐“詩和遠方”的信心和勇氣,也促成了此次“西游記”。“中國以西的國家和地區,是我們此行的重點,包括烏茲別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我們要將更多的地道好產品帶回來。”李春望說,這是一片國內同行鮮有探索的“藍海”。
4月9日,西域美農團隊一行5人,從西安出發,兜兜轉轉24小時后抵達愛琴海邊上的土耳其城市伊茲密爾,開啟了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特產品原產地溯源考察之旅。
之所以稱為“溯源考察”,是因為西域美農的商業策略正在進行一次轉型。“之前,我們通過電商渠道,進口過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一些產品,例如開心果、椰棗等,但一直沒有機會到原產地考察。”蘇博說,此次溯源考察之旅,能從源頭上保障產品品質。
人生地不熟,商業考察該怎么展開?其實,在出發之前,李春望早已聯系好了“地接”,也就是之前與他們有線上貿易往來的供應商。來不及在伊茲密爾過多停留,他們就被來自艾登的兩位土耳其供應商接去工廠考察。
烤牛排、美酒、干果……當晚,艾登的供應商為考察隊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疫情前,我們就熱情地邀請他們前來參觀,很期待中國客人的到來。中國有非常廣闊的市場,我們對此充滿了興趣。”其中一家供應商的負責人侯賽因說。
正如侯賽因所預判的,他們的產品在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國內對優質健康農特產品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長趨勢。我們來到原產地,就是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采購,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李春望說。
消費者憑什么買單?西域美農客戶運營負責人門川川作為西域美農溯源考察隊的“首席試吃官”,用“一路驚喜”來形容這趟旅程。“你看這大無花果干,撕開后果醬四溢,像是打開了一個‘糖包子’,咬在嘴里香甜軟糯,美味極了。我的味蕾在這里一次次被打開。”門川川說。
“如今想買到純天然的干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不希望干果里有任何添加劑,比起因漂白而呈現為雪白色的開心果,我更希望吃到‘灰頭土臉’卻原汁原味的開心果。”網名為“婉清同學”的西域美農粉絲說,她密切關注著西域美農溯源考察隊的行程,期待健康食品。
此次土耳其之行,李春望受到超出預期的重視,他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
“今年初,土耳其發生7.8級地震,對當地破壞十分嚴重。我前往的馬拉蒂亞就處于地震的中心地帶。在當地,我看到很多中國捐贈的救災帳篷及物資。當地群眾十分感激中國政府所給予的援助,當他們得知我們來自中國時,紛紛豎起大拇指。”李春望說。
“祖國繁榮昌盛,為我們在海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來到這里后,我們發現有很多好貨,國內消費者一定會非常喜歡。我們還計劃在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設廠,參與當地農產品的收購,進一步提升產品等級品質,共享我們在陜西的成功經驗。”李春望說,下一站,他們將前往伊朗溯源。
2000多年前,張騫從長安出使西域,開拓了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古絲綢之路重新煥發生機,特別是中歐班列的開通,為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間交流鋪就了坦途。來自中國的蘋果、小木耳、核桃以及新能源汽車、液晶面板等產品,與來自土耳其的大無花果干、土庫曼斯坦的中藥材、俄羅斯的菜籽油等產品,在這條線路上交錯往返。
正是此次溯源考察的經歷,讓李春望作了一個決定:將這支臨時組建的小分隊,變為長期駐扎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小分隊,通過尋找優質農特產品,加強跨區域商貿往來。
“土耳其出產的榛子、無花果干搭乘中歐班列從萬里之外來到陜西后,將使千家萬戶嘗到開放帶來的紅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歐班列一頭連著國外優質產品源頭,一頭連著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龐大市場,這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是任何國家和企業都無法忽視的,也是新發展格局下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西安工程大學產業發展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王鐵山說,走過2000多年,古絲綢之路上的悠悠駝鈴,演進成呼嘯而過的中歐班列,在基礎設施“硬聯通”與規則標準“軟聯通”的保障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基礎正越來越堅實。
(記者 劉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