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表彰了在“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創建工作中表現突出的4個縣(區)慈善會記者 張璐 攝
本報訊(記者 張璐)為深入推動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建設,開創西安市慈善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新格局,助力西安市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4月27日,西安市慈善會“慈善幸福家園工程”觀摩推進會在長安區召開。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副會長趙浩義,市政府專員魯強,市慈善會會長朱智生,長安區委書記呂強、副區長李立峰等出席。
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長安區韋曲街道崔家營社區、郭杜街道南小張村2個“慈善幸福家園”示范村(社);蓮湖區慈善會、長安區慈善會、長安區大兆街道、蓮湖區桃園路街道第一社區等6家單位分享了創建“慈善幸福家園”的工作經驗;會議還表彰了在“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創建工作中表現突出的4個區縣慈善會,并授予8個街辦“支持推動‘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并現場為36個村(社)頒發了“慈善幸福家園”示范村(社)牌匾。
李立峰在致辭中說,當前,省、市各級慈善組織大力推廣的“慈善幸福家園工程”,高度契合了黨在農村的中心工作,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深化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第三次分配、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項工程也與長安區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加快推動民生項目建設的重點工作高度契合,為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新的載體。下一步,長安區將進一步強化慈善事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慈善工作放到區域發展大局中來定位、來謀劃、來推進,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推動“慈善幸福家園工程”不斷取得新成效。
朱智生就進一步推進“慈善幸福家園”建設工作表示,要提高站位,加深認識,積極主動爭取黨委政府重視支持;認真落實省、市民政廳通知精神,利用各方資源,五社聯動、共同推進;要緊緊依靠鎮(街)黨委政府,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動員村(社)黨(委)支部、村委會把項目作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義務和職責共同推進;要因地制宜,抓住核心內容,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配置,抓住互助金、志愿者服務隊兩個核心,提高勸募能力,為弱困人員服務;要制定目標,加快實施推進,爭取實現“慈善幸福家園”全覆蓋。
魯強要求,要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慈善事業的使命擔當,把“慈善幸福家園工程”作為全市慈善工作升級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各級慈善機構要相互學習借鑒好的做法和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緊緊圍繞基層建設、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等重點工作,在“五個一”上下功夫、講實效,確保到2025年實現“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全市全覆蓋的目標;要加強領導、加強組織建設,不斷提升“慈善幸福家園”項目管理水平,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讓群眾“看得見、信得過”,使“慈善幸福家園”真正成為鄉村、社區敬老愛幼、扶貧濟困、互幫互助、和諧文明的惠民工程。
吳前進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近兩年,西安市慈善事業快速發展,有創新、有亮點。去年慈善募集達到1.97億元,實施慈善項目近百個,幫扶困難群體30萬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已注冊創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園”1389個,爭取多方面投入資金7147萬元。長安區委、區政府印發了《關于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并于3月8日召開“慈善大會”,動員愛心企業、人士捐贈善款8000萬元。長安區委、區政府將“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創建工作列入鄉村振興大局部署,并提出今年要在全區327個村(社)實現“慈善幸福家園”全覆蓋,崔家營社區、南小張村、留公村“慈善幸福家園”創建經驗為全省貢獻了智慧。
吳前進強調,充分認識“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創建實施的意義,要將其作為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號項目”、重點工程來抓;我省實施的“慈善幸福家園工程”,既有全國“幸福家園互助工程”的共性,又有“陜西特色”,要明確“慈善幸福家園”的“五個一”創建內容,既是項目實施的內涵所在,也是創建活動的總體要求;要積極探索“慈善幸福家園”與村(社)黨群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的有機融合,充分利用村(社)撤點并村并校工作,結合實際,多模式、多途徑辦好慈善關愛中心,由村(社)“兩委會”發動經濟成功人士和在外工作的干部職工自愿捐贈,為辦好慈善關愛中心提供資金支持;要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將“慈善幸福家園工程”納入鄉村振興工作大局并予以推動;要從實際出發,把握“鞏固、提高、發展”的總基調,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發展的基礎上鞏固提高,在鞏固提高的基礎上發展;要統籌兼顧,推動“慈善大會”召開,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振興·陜西專場”、中華慈善日、“9·9公益日”三場網絡眾籌公益活動,力爭西安慈善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各界導報》2023-05-09 第5429期 第04版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