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閆智 首席記者 李榮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已經和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大到產業發展的整體動向,小到居民生活的柴米油鹽,背后都有數字力量的加持,而數字經濟也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機遇、新引擎。
為深入了解我省在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壯大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安全應用等方面的情況,4月19日至21日、4月28日,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聯合省民盟、省民建、省九三學社,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到安康、西安兩市開展專題調研,圍繞相關問題獻計出力。
為鄉村振興提供數字支撐
四月的財梁社區風景宜人,在數字化賦能下,村子治理得越來越好。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達52.9%,屬“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調研組乘車來到安康市漢濱區財梁社區,眾人剛一下車,駐村第一書記郝屹就上前歡迎:“大家乘坐的車一進村,我就在手機上看到了。”
在眾人詫異之際,郝屹把手機影像展示了出來,車輛情況清楚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這就是數字鄉村系統第五大功能的平安建設項目,包含了人臉和車輛的抓拍識別。”在社區數字鄉村視頻監控室內,郝屹向大家展示著智慧系統的“過人”之處,“社區大小事,只需一個屏幕、一套系統就可輕松解決。”
“這個智慧系統還有什么其他功能呢?”委員們看著智慧屏幕問道。
“智慧系統可以顯示社區內森林、過水橋和村口路三個實時視頻畫面,以及社區氣象、河流水位、蔬菜園土壤檢測等動態數據。”郝屹說,系統可通過專用APP連接村干部手機,不論是防火防汛還是安全治理,都能做到快速精準。
“那數字科技如何為鄉村振興賦能呢?”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張北京說。
“我們運用數字科技手段,在社區蔬菜產業園區將數字科技應用到播種、田管、收獲全過程,‘平臺+應用’實現了由‘看天’向‘看屏幕’的轉變。”郝屹說,社區借助安康學院農業實驗室,構建出當地種植農作物的最佳生長模型,為農民提供科學種植的數據支撐,通過土壤檢測設備與氣象環境監測,做到配方施肥,提高了產出效益,促進了農業增量提質。
民盟陜西省委會企業委員會副主任張欣建議,要立足特色優勢,持續加強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圍繞“農旅+科研”整體布局,推進產業生產系統化、品牌效益可視化、產品鏈條現代化,助力產業轉型可持續發展,以數字經濟賦能,持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為產業融合貢獻數字力量
在位于安康市高新區的陜西禾瑞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件件光學產品引得委員們駐足觀看。
“我們主要從事手機鏡頭、車載鏡頭、安防鏡頭等光學產品的研發、制造及銷售,與華為、OPPO、VIVO、小米等公司都有深入合作,產品主要出口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公司負責人高亞明說,目前,手機鏡頭生產規模日產能已達到150萬件,通過了ISO9001、ISO14001等體系認證,擁有專利20余項,但產品仍處于數字產業鏈底端,企業數字化轉型仍存在問題。
“作為欠發達區域,安康市經濟總量在全省占比小、整體實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數字經濟發展。”安康市重點項目儲備統建中心主任邢健說,近年來,數字經濟企業的發展雖取得初步成效,但主營業務還處于數字產業鏈底端,多以電子部件配套加工為主,多數企業缺少高層次人才,在信息化設施方面投入不足,數字化轉型投入意愿不強。
針對人才供給不足問題,省政協常委、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雷秀娟建議,相關部門要探索復合型數字人才培養模式,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數字化轉型,加大招引數字人才力度,在配套住房、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在對多家企業走訪調研中,調研組發現,安康市數字經濟企業規模偏小、層次偏低、產業體系不完善,存在“多而不強”“小而不優”等問題。
“安康要發揮自身特色產業優勢,集中優勢資源推動富硒食品、旅游康養、新型材料等產業的數字化發展。”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主任薛建興建議,要堅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直播帶貨和發展網紅經濟等形式,助推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毛絨玩具等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為網絡安全夯實數字保障
當前,數據既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之一,也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沒有數據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
隨著上網人數的增長,個人和企業信息泄露事件不斷發生,網絡與數據安全備受大眾關注。如何為大眾夯實數字安全保障?調研組為此來到西安四葉草安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實地考察西安數據安全運行情況。
“每一次出行、購物,只要打開支付寶APP支付款項,我們都在背后為用戶‘保駕護航’。”西安四葉草安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坤說,2017年,公司就與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為其平臺商戶提供全時段的安全檢測和監測服務。
“安全不能只是行業頭部才能享受的服務,中小企業的安全需求同樣是普遍而急迫的。”馬坤說。
調研組成員說:“現在許多企業和用戶都面臨數字安全問題,卻不知道哪里有風險,也不知道怎么防御。”
“秉承‘以攻促防’的安全理念,我們專注于漏洞風險發現、安全防御體系建設和攻防實戰型人才培養,致力于幫助企業和用戶先于黑客發現并及時解決安全隱患。”馬坤說。
“加強網絡安全保護和防御,不僅要推進科技創新、掌握關鍵技術、筑牢安全屏障,還要在監管上下功夫。”省政協委員、延安大學科研處處長王延峰說,部分數字信息安全問題是由于企業內部人員導致的,政府相關部門亟須完善數字信息安全治理的相關制度,在數據的收集、使用、傳輸等方面樹立行為規范。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