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韓璋 通訊員 劉海強 記者 樊星
“民以食為天,食以儉為先”。秋季開學前夕,長期關注學校餐飲浪費的蒲城縣政協委員張純建議,應堅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形成社會文明新風尚。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餐后,垃圾桶內都有白花花的米飯、沒吃完的饅頭,實在是太可惜了。”“制止‘舌尖上的浪費’刻不容緩,要從娃娃抓起。”……
學校餐飲浪費屢禁不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為摸清情況,張純調研了多所學校,與校領導、教師、學生進行深入探討交流,究其原因,可歸結為“三欠”:即組織領導“欠火”、宣傳教育“欠缺”、食堂管理“欠佳”。
針對部分學校偏重教學管理,在餐飲管理中將重心放在食品安全、營養等方面,在制止餐飲浪費方面沒有建立領導有力、職責清晰、任務具體、精干高效的組織體系。張純建議,應將勤儉節約教學納入重要日程,把厲行勤儉節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把勤儉節約教育內容融入開學典禮、“開學第一課”、校規校紀教育、主題班會、假期教育等活動,探索開發校本課程。
“多數學校存在節約宣傳不到位、不深入等問題。”張純認為,應利用世界糧食日、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等契機開展主題教育,加強糧食安全宣傳教育,舉行“粒粒皆辛苦”文明餐桌活動,將“文明餐桌”理念通過學生帶給家長、傳入家庭,帶動更多家庭參與,擴大輻射面和影響力。同時,應利用校園廣播、標語、掛圖、公告欄和網絡等媒介,加強先進典型的正面宣傳,圍繞勤儉節約開展主題班會、藝術節、讀書讀報、征文、演講等活動,組織學生走入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開展實踐體驗,增強尊重勞動和愛惜糧食的意識。
針對飯菜不可口、品種較單一等問題,張純建議,在加強餐飲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餐飲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浪費。持續開展食堂“光盤行動”,探索“光盤打卡”換取就餐券或飲品、零食、獎章等模式,制定節約用餐規范,宣傳節約典型,曝光浪費現象,推動“光盤行動”常態化。加大食堂就餐巡視力度,建立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的文明就餐監督員志愿者隊伍,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探索完善科學評估和考核,形成長效管理、監督機制。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