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榆林美,最美在秋季。車入榆林,行走在山山峁峁間,黃河兩岸瓜果飄香,塞上大地處處皆是“綠肥黃瘦”,黃土高原秀美畫卷徐徐展開,訴說著巾幗致富的感人故事。
9月11日至15日,由省婦聯、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等單位主辦的“黃河女兒行——講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巾幗故事”全媒體采訪團首站來到榆林市,媒體記者走進基層,深入了解女性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一線,“玩轉”新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奮斗事跡。
電商直播為女性就業創業賦能
“這是用榆林當地小米做的榆林米茶,是我們從小喝到大的熟悉味道;這是長在陜北山里的澤蒙花,用來拌涼菜特別香。只要你現在下單,就能嘗到陜北味道……”在榆林市榆陽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秦女子直播間,主播強三妹正拿著一袋石磨小米茶通過直播向網友介紹榆林農產品,在線人數達4000余人。
強三妹原本是一名歌唱演員,兩年前萌生了直播帶貨的念頭,經過半年的直播培訓,目前已積累了20余萬粉絲。每天晚上,強三妹都會通過電商平臺,把榆林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通過直播賣向全國。
這只是榆陽女性通過發展電商實現創業就業的一個縮影。
2021年11月,當選榆林市榆陽區電商協會首屆會長的高揚,積極帶領協會會員通過“消費幫扶她力量,巾幗電商促振興”活動,推動當地傳統企業實現了銷售模式的轉變,100余家以女性創業就業的傳統企業,400余名女性電子商務從業者,抓住“互聯網+”新機遇,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第一線。近兩年來,園區涌現出許多女性創業明星,著力打造的全方位電商全產業鏈,實現年銷售收入4000余萬元。
“90后”姑娘直播賣貨為家鄉代言
“90后”姑娘王宇梅出生于榆林市佳縣王家畔村,在一次回鄉途中看到,一名婦女因家里種植的紅棗無人收購,放聲大哭起來,這讓她觸動很大,隨后便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2015年,王宇梅通過朋友圈推介家鄉農產品,沒想到留言咨詢的人還挺多。2018年,王宇梅開始拍攝短視頻,并發布到各大電商平臺,因她在家中排行老三,抖音便起名“王家三閨女”。
在農家小院用石碾子碾小米、在樹上打紅棗……王宇梅的短視頻基本上都是原生態拍攝、原生態展現。隨著作品越來越多,王宇梅慢慢找到了“流量密碼”,她發現農村樸實生活的真實記錄更能吸引網友關注,有人說她拍攝的短視頻像極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場景。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幫鄉親們把土特產賣出去才是最重要的。”王宇梅說,從最初到農戶家里收購土特產,到幫助當地企業直播帶貨,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的土特產走向全國,帶動更多農村女性致富增收。
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王宇梅已累計幫助村民銷售紅棗100余萬斤、手工掛面120余萬斤、小米110余萬斤,加上其他農副產品,幫助群眾增收逾1600余萬元。
“米脂婆姨”盤活“指尖經濟”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自古以來,米脂女性以勤勞樸實和心靈手巧聞名于世。
顏色亮麗的手工產品老虎枕頭、栩栩如生的生肖剪紙、用一顆顆小米粘貼出來的米貼畫,走進米脂縣“米脂婆姨”工作室,媒體記者們被米脂婦女巧手創作的作品瞬間吸引。
為幫助更多女性創業就業,今年以來,米脂縣婦聯成立“米脂婆姨”工作室,為全縣婦女搭建培訓、交流平臺,凝聚“她”力量,促進廣大婦女增收致富。
今年49歲的李巧燕從事剪紙已有27個年頭,尤以生肖剪紙深受消費者歡迎。李巧燕說,由于受米脂剪紙文化熏陶,她自幼喜歡剪紙,如今剪紙已成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米脂婆姨”工作室負責人杜榮華說,米脂剪紙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民間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工作室目前主要通過售賣非遺傳承人的剪紙作品,幫助代售剪紙作品的形式,增加婦女群眾的家庭收入。“情況好的時候,月收入可達上千元,現在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
談及未來發展,杜榮華表示,今后,工作室將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努力做好民間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爭取把全縣剪紙、布藝、刺繡、農民畫、泥塑、編織等方面的手工藝愛好者組織起來,定期開展學習交流,把更多米脂手工藝品推向市場,讓廣大婦女實現“以藝養家”。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