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審環境資源類案件14965件,審結13675件……”9月25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了關于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
近年來,省法院著力加強“一山一河一水”司法保護,聯合秦嶺沿線七省市高級法院簽署《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框架協議》,發布《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陜西宣言》,全方位構建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大格局;聯合省檢察院、省水利廳等6部門簽署《關于加強協作推動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出臺7項工作機制,構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立體防線;陜甘兩省7個中院在咸陽召開協作會議,建立司法協作機制,推動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一體化;聯合河南、湖北兩省高院簽訂環丹江口水庫司法協作協議,發揮司法聯動優勢,促進核心水源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建立“河湖長+法院院長”工作機制,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深度參與實施河湖綜合治理。
全省法院完善省、市、縣法院環資審判機構93個,新增設立環資法庭90個,全省環資法庭數量增至110個,實現三級法院環資審判機構全覆蓋。
全省法院共審結大氣、水、土壤等污染環境犯罪案件34件,污染環境民事案件71件,有力維護和改善人居環境;審結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犯罪案件53件,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案件48件,非法狩獵、非法捕撈水產品犯罪案件344件,濫伐林木犯罪案件315件,有力維護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審結涉農地犯罪案件819件,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案件194件。全省法院通過判決或協調累計投入生態修復基金1.2億元,補植復綠8000余畝。(記者 秦驥)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