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滿淑涵)10月13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9月30日,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552.64億元,同比增長55.28%。
技術合同成交額是衡量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指標。為充分激發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員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22年3月起,陜西在75家高校院所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截至目前,53205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12973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317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員憑借轉化貢獻晉升了職稱。
據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介紹,當前,省科技廳正深入貫徹落實《中共陜西省委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拓展試點范圍,完善線上路演平臺,大力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轉化模式,加快“三項改革”擴面提質增效,推動科技成果“轉得更好、轉得更快、轉得更多、轉得更安全”。力爭到年底,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50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萬家。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在完善配套政策體系、提升成果轉化效益、提升科創服務質效、發揮試點示范作用上下功夫。出臺“促進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操作細則”“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工作指引”等配套政策,將“三項改革”范圍擴大至公立醫療機構和軍工科研單位。同時,將路演范圍擴大至成果、產品、場景、金融、團隊等,構建“1+N”線上線下常態化路演機制。
此外,支持企業“發榜”、高校院所“揭榜”,建立聯合式、訂單式技術研發模式。鼓勵大企業通過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引導各類研發平臺開放共享。加大科技經紀人培養和引進力度,探索設立由政府主導的科技經紀人平臺。強化財政金融聯動,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需求,豐富科創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遴選新一批“三項改革”綜合試點單位,鼓勵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先行先試,從操作層面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