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評論員
什么是青春?
青春是梁啟超筆下“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遠大理想、與國共命運的慷慨激昂!
青春是李大釗筆下“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的豪邁誓言、家國情懷!
青春是錢學森放棄優渥待遇,“歸國之心,如磐石堅定,為建設祖國貢獻畢生之力”的赤子之心和科技報國的無悔選擇!
從百年前北平街頭的振臂高呼,發出追求民族尊嚴、民族獨立的吶喊。到羅布泊上空驚天動地的“東方巨響”,無數科技工作者用青春甚至生命書寫壯美傳奇。再到今朝時代青年勇攀高峰,在國際賽場奪金,在科技領域逐浪……一代又一代青年堅定信念、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凱歌以行,用青春的激情奏響時代強音,用青春的行動踐行錚錚誓言,譜寫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最動人的青春篇章。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猶如初升的太陽,具有無限希望;他們像破土而出的青苗,渴望茁壯成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熱情關懷青年、充分信任青年,推動我國青年發展事業實現全方位進步、取得歷史性成就,為青年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環境、筑造了寬廣舞臺。新時代的青年賡續五四精神血脈,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用屬于自己的方式詮釋青春的光榮與夢想——
他們投身邊陲,守護著祖國的高山河流,“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他們深耕航天,探索浩瀚宇宙,仰望星空一腔執著,只為五星紅旗閃耀蒼穹;
他們扎根鄉村,在希望的田野上,禾下筑夢,只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什么是青春?
這就是青春的樣子,這也是青年的樣子,這更是中國的樣子!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偉藍圖。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青年唯有以青春之名,不負韶華;唯有以熱血年華,育時代芳華。
致青春,以信仰為光。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有信仰就會心無旁騖,一往無前敢于擔當,不屈不撓朝著心中的目標去奮斗。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中國青年才會有力量,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才能充滿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當堅定“四個自信”,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中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用信仰之力攻堅克難,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致青春,以汗水為墨。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在科技創新的前沿,平均年齡僅三十出頭的青年才俊讓“中國的北斗”閃耀全球;在重大工程一線,青年建設者讓“中國橋”“中國路”跨越山海;在競技賽場上,全紅嬋、蘇翊鳴等年輕運動員以拼搏精神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無數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青春的價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不在于空談,而在于實干。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當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投身于偉大事業,懷壯志、負重任,在勇擔使命中綻放青春絢麗之花。
致青春,以時代為卷。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比任何時期都更需要青年的力量。從鄉村振興到科技自立自強,從綠色發展到大國制造,每一份事業都呼喚青年擔當,每一個領域都期待青年作為。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大道上,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唯有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才能在歷史的接力賽中跑出屬于這一代人的最好成績,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青春華章。
五四風雷,激蕩百年;青春薪火,代代相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信——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時代呼喚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愿三秦大地上的青年一代,都能以民族復興為志,在深化開展“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中,在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的火熱實踐中,挺膺擔當、昂揚奮進,讓五四精神在三秦大地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共同托舉出一個朝氣蓬勃、銳意進取、未來可期的青春中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