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首期“悅讀聚共識 書香潤同心”讀書品牌活動小記
記者 白瑤
“為什么要去博物館?目的是學習歷史,以史為鑒;了解文化血脈,感受文化脈搏……”5月的三秦大地,熱浪滾滾,文脈涌動。5月14日,伴隨著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余隋懷的精彩講解,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首期“悅讀聚共識 書香潤同心”讀書品牌活動拉開了序幕。
重視學習、崇尚學習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也是政協委員提高政治素養、增強履職本領的重要抓手。為豐富委員讀書活動形式,今年,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創新打造“悅讀聚共識 書香潤同心”讀書品牌,引導委員通過讀書學習增長知識、增加智慧、增強本領,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
當天的讀書活動,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采取學知識與看實物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委員聆聽關于歷史文化的專題講座,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實地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組織委員從“課堂學習”走向“社會實踐”,讀書學習效果有效提升,受到委員一致好評。
在專題講座上,余隋懷作“天工開物,探尋中華造物之美”專題講座,以中華文明造物史為主線,以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史前、周、秦、漢、唐文物為切入點,講述文物所蘊含的設計價值,探討中國古代的造物思想及設計溯源,梳理中國古代設計演變的脈絡,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古老中國文化中的造物之美,為委員們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沉浸式視聽盛宴。同時,余隋懷以古鑒今,援引傳統文化與現代市場相結合的成功創新案例,為陜西文旅事業發展給出獨到的思路和見解。
“余老師是我們學校的老師,之前我就聽過余老師的講座,印象非常深刻。這次我專門向專委會推薦余老師,再次聆聽講座后,仍舊感觸頗深。”省政協常委、民盟陜西省委會副主委孫武斌說,“余老師不光講述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設計價值,還講解了文物如何轉化為現代文創產品。同時,結合陜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講述了陜西應如何利用資源賦能萬億級文旅產業發展,為我們建言獻策提供了思路和啟發,所以我認為專委會今年打造的讀書活動非常有意義。”
這兩年一直在積極推動香港中學生來內地考察學習的省政協委員、楊虎城將軍社會福利會副會長楊晨,在聆聽講座后興奮地說:“這堂講座太受教了,我打算將來邀請余老師為香港學生教授中國傳統文化。”
“余老師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特別新穎,從新石器時代講起,一直講到秦漢、大唐等歷史時期,多維度、全方位地拆解剖析各歷史時期的獨特神韻風貌,我們仿若穿越時空,親睹古代造物者的精雕細琢,讓我深受震撼。他還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今社會經濟相結合,內容既豐富又具有創新性。”楊晨說,“希望今后這種讀書學習講座多多舉辦,我第一個報名參加。”
聆聽講座后,省政協委員、陜西瑞泰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爭光說:“這樣的讀書活動我舉雙手贊成。現在大家都在各自領域埋頭趕路,但我認為趕路的同時,也要抬頭看路。怎么看路?這就需要讀更多的書、掌握更廣泛的知識,才能走向正確的路。”
“今天講座上,余教授談到文物要轉化成現代文創產品,這一點我非常同意,傳統文化如果轉化成各類文創產品推向市場,更容易走入尋常百姓家,進而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經濟硬支撐。”王爭光說,“我是做企業的,我希望以后也能夠開展一些涉及經濟發展方面的讀書活動,大家一起共同學習、互相交流,有利于我們掌握經濟發展情況,幫助我們更好履職盡責。”
當天,港澳委員通過“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遠程視頻連線聆聽講座。澳區省政協委員、澳門運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蔡加農全程認真聽講,不時低頭記著筆記。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不僅讓我對造物之美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更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心中滿是驕傲與自豪。”蔡加農表示,在今后的履職中,要善于把讀書成果運用到履職實踐中,將讀書所思所得轉化為凝聚共識的思路辦法、建言資政的“金點子”、履職盡責的“金鑰匙”,積極圍繞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等建諍言、謀良策,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這兩天正忙著籌備今年“善德關愛科研青年發展計劃——北京、西安航天科技考察團”活動的港區省政協常委、香港善德基金會常務副主席藍國慶聆聽講座后,對今年考察團的活動有了一些想法。
“余老師的講授將歷史文物與現代工藝、前沿科技巧妙交叉比對,在科技與文物的對話中,我們愈發清晰地認識到,中華文明不僅承載著輝煌過往,而且能為現代創新提供靈感源泉,為我們注入了強大的文化自信,也對我們每年的航天科技考察活動有新的啟發。”藍國慶說,“每年我們都會組織100多位香港學生到內地考察航天科技成就,考察之余我們會安排學生去歷史文化場所學習考察。今天聽了講座后,我更堅定了帶領香港學生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決心和信心,今年我們還會繼續組織香港學生學習歷史文化,讓香港學生在探尋中華文脈、感受造物之美的同時,促進心靈契合、情感共鳴。”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委員們依次參觀了“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城與陵”“技與美”展廳,現場觀摩了3000余件珍貴文物。
“你們看,這是剛剛余老師在講座上提到的博山爐!”參觀中,省政協委員、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總經理史佳不時拿起手機拍照,“早上剛剛學習了,下午就親眼看到了,很多人在參觀博物館時因為前期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論學習,導致參觀走馬觀花。今天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讀書形式非常好,讓我們對中華造物之美的感受更深,為專委會的創新舉措點贊。”
“我們經常說要有文化自信,這股自信從哪里來?就是要從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中來,我們要通過汲取知識的力量,用知識的厚重來墊高自己的人生。”省政協委員、西安天幕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劍說,“因為我從事企業生產經營,所以平日里經常會看一些關于現代化企業經營、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書籍。今年我會在專委會讀書品牌的引領下,讓讀書成為企業生產經營和履職盡責的‘源頭活水’。”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孫亞政表示,讀書是委員政治能力、思想水平、履職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專委會將認真組織開展好讀書活動,通過講座、讀書分享會、讀書議政活動、現場讀書學習等方式,引導委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讓讀書成為委員履職的常態,推動“讀書+履職”深度融合、雙向賦能,讓濃郁書香盈滿履職之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