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保員李樹亮在戰國秦長城遺址進行日常巡查。 受訪者供圖
6月16日,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考古文保題材電視劇《護寶尋蹤》在CCTV-1圓滿收官。該劇聚焦考古、文保專業技術人員的奉獻精神,展現了基層文保工作者在守護文化遺產、打擊文物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讓群眾文保員走進大眾視野。
文物保護工作中,群防群治才能遏制盜墓等違法犯罪活動。陜西省文物局督察與安全處處長周黨衛介紹:“目前,全省有近6000名群眾文保員。他們不計回報、不辭辛苦,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崗位,在文物犯罪案件偵破、遺址保護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重大考古發現,有他們的貢獻
“《護寶尋蹤》主創團隊特別認真,拍攝前多次來局里詢問群眾文保員的典型事例,以及打擊文物犯罪案件的細節等。”6月20日,周黨衛告訴記者,“正如劇中所演的那樣,我省有很多重大考古發現離不開群眾文保員對巡查情況的及時上報。劉家洼遺址的發現就是典型例證。”
澄城縣王莊鎮劉家洼村距離縣城近30公里,之前沒有縣志或史料記載該村有大型古代墓葬。2016年11月29日傍晚,劉家洼村一名群眾文保員在地里巡查時,發現有些地方土堆顏色有淺有深,應該是被人動過。他懷疑可能是盜墓者回填盜洞所致,于是,及時聯系當地派出所。
派出所立即派出4名民警跟著群眾文保員去現場查看。到現場時,天已經很黑了,5個人打著手電筒尋找盜洞。其中一組找到盜洞,發現盜墓者還在其中,并迅速抓住一人。這時,遠處突然跳出七八個盜墓者,拿著洛陽鏟、鐵锨,打傷民警后迅速逃竄。
當晚,澄城縣公安局派出40余名民警兵分三路,在案發地域圍追堵截。渭南市公安局、陜西省公安廳、公安部刑偵局相繼決定對該案進行掛牌督辦。很快,案件偵破,盜墓犯罪團伙被抓捕。
后經專家考證,劉家洼是春秋時期芮國都城遺址,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填補了芮國后期歷史的空白。2019年,劉家洼遺址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批準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黨衛介紹:“2012年以來,省文物局聯合公安部門持續開展‘鷹’系列打擊防范文物違法犯罪行動。如今,全省范圍內文保單位的文物犯罪案件趨于零,打擊犯罪取得了顯著成效。”
文保巡查路上,有他們的身影
寶雞現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3476處。針對文化遺產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情況,寶雞市推動群眾自覺行動與文物部門履責同頻共振,群眾自覺參與文物保護。
6月23日,像往常一樣,黃忠虎在秦雍城遺址進行巡查。2018年起,黃忠虎擔任秦雍城遺址巡查隊隊長。7年來,100余處文物保護點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腳印。
2020年6月25日上午10時50分,黃忠虎在東社八組土場巡查時,在村民取土現場發現戰國陶壺一對,及時上交博物館。2019年12月19日下午,巡查隊在城址區西部集中巡查時,發現明秦府典膳王公墓墓碑1通,并將這一情況及時報告博物館。在博物館協調下,墓碑被運回館內收藏。
黃忠虎說:“文物保護工作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工作,特別是像秦雍城遺址這樣的文保單位,地形復雜,文物分布點分散,保護工作更加艱辛。保護好地下遺存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需要持之以恒。”
正如《護寶尋蹤》所演,很多文物犯罪案件的偵破是打防并舉、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結果。
1963年出生的李存祥,1992年起擔任寶雞周原遺址文保員。常年進行遺址巡查工作,李存祥對周邊的一切極其敏感。2005年的一天,他發現了幾個形跡可疑的人,立即向寶雞周原博物院和黃堆派出所舉報,后經派出所調查審核,發現這幾人竟欲盜掘楊珣墓。他的舉報,從源頭上阻止了一起破壞性文物盜竊案的發生。
2011年,李存祥參加了寶雞周原博物院對黃堆墓地的進一步勘探工作。他嚴格值守,堅持不懈地進行巡查,針對周圍村莊的群眾進行宣傳,讓更多群眾了解文保工作的重要性。
至今,黃堆村老西組內西周古墓群保護完好,未發生一起盜掘事件。
文物遺跡安全,有他們的堅守
《護寶尋蹤》中,村委會主任齊有糧、文保員嚴守村等人,出于對祖先和鄉土的樸素敬意,熱情參與到文保工作當中,成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1968年出生的李福貴,是米脂縣楊家溝鎮岳家岔人。他告訴記者:“我家住在馬明方故居對面的山上,很容易就能看到那邊的風吹草動。每次看到故居來了游客,我就趕忙從家里出發,為游客引路、講解。”
2017年,李福貴成為馬明方故居群眾文保員。這么多年,李福貴不求回報。“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馬明方的生平事跡和高尚的革命情操,號召更多的人學習革命先烈的優秀品德。”李福貴說。
2022年8月20日,馬明方故居部分土墻因暴雨坍塌。李福貴第一時間打電話報告榆林市文物局,并疏通臨時排水管道,防止險情進一步擴大。平日里,雨前雪后,他會及時疏通故居窯頂和周邊的水路,清理道路臺階和院內積雪。
李樹亮是榆林市榆陽區紅石橋鄉西左界村村民,從小生活在長城下,2017年被選聘為長城保護員,負責守護紅石橋鄉西左界至古城界段秦長城。
多年來,李樹亮恪盡職守,一絲不茍落實長城保護政策。他認真學習政策,向村民及周邊企業宣傳長城保護政策,還落實巡查制度,與周邊村民緊密聯系溝通,隨時關注和上報日常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確保長城的原始信息不被破壞。
正如榆林市文物廣電局工作人員馬樹梅所說,群眾文保員多年如一日無私堅守,他們樸實、高尚的人格值得學習。(群眾新聞記者 師念)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