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文/圖
7月9日,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陜西活動周推介會現場,傳統煮茶技藝第七代傳承人孫斌身著紅色唐代圓領袍,按照中國傳統授徒拜師儀式,行三拜陸羽茶圣禮。之后,日本學生森谷耀子身著紅色唐裝,雙手持中日文版的拜師帖,恭敬掬身呈給恩師孫斌,然后用日語宣讀拜師誓詞。 孫斌接過拜師帖后,打開回徒帖逐字逐句地大聲宣讀,鏗鏘有力、字字真切,表達對徒弟的認可與期望,然后師徒互拜。年近80歲的日本著名建筑家三村橙夫,是本次授徒拜師儀式的見證人。在熱烈的掌聲中,拜師授徒儀式完成,這是2025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陜西活動周眾多活動中的一個亮點。
盛夏時節,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正在大阪市西部的“夢洲”人工島舉行。外觀如中華書簡般的中國館,敞開懷抱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
7月8日至10日,以“絲語和鳴 樂享綠美陜西”為主題的陜西活動周隆重舉辦,全方位展示陜西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新風采。
8日9時,中國館外南廣場,早早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隨著來自盛唐的優美“交響樂”《西安鼓樂》的奏響,中國館以穿越千年的樂音擁抱八方賓客。歷史的回音,文化的長歌,譜出人類命運與共的和鳴樂章。
79歲的佐崎榮仁坐著輪椅排在隊伍前列。看到入口處“中華書簡”的巨型竹簡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德不孤,必有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漢語名句,他激動地讓孫女村鳥葵用漢語一句一句念給他聽。佐崎榮仁表示,他專門趕來參觀中國館,因為他對中國充滿了感情。小時候他曾和父親在中國生活過。回國后他在大阪開了幾十年中國料理店,最拿手的是餃子等。“我要感謝中國,年輕時在中國度過了很美好的時光。我的女兒上個月剛從北京語言大學畢業回到大阪。”佐崎榮仁說。
“很華麗,很震撼,很有詩意。”在當天下午的陜西活動周開幕式現場,舞蹈《翰墨秦韻》《長恨歌》和陜北民歌《一對對鴛鴦水上漂》等特色文藝演出,用藝術語言展現陜西的千年風華,用澎湃激情勾勒東方美學的無限神韻,受到與會嘉賓連連稱贊。
作為全球文明互鑒的璀璨舞臺,世博會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朱鹮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7月8日9時40分,大阪世博園中國館和數千里外的陜西洋縣,以“云上”互動的方式舉辦了朱鹮放歸自然活動。遠隔重洋,洋縣與中國館視頻連線互動,展現人鳥共生的美好畫卷。現場觀看的日本小朋友山本,在互動環節中答對了題,他說:“我知道朱鹮的家鄉是中國陜西。我從課本上知道陜西,那里有兵馬俑,還有青銅器和許多名勝古跡。回去后,我要把今天的活動講給我的伙伴們,大家一起保護好生態環境。”
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中國館陜西活動周舉辦的“晏子朱鹮油畫精品展”,甫一開展就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作為長期定居西安的中俄混血油畫家,2009年至今,晏子一直專注于朱鹮的油畫創作和展出,被譽為“全球朱鹮文化宣傳推廣大使”和“朱鹮油畫第一人”。為準備這場畫展,兩年來,她精心創作了100件作品,優中選優帶來了33件。她以寫實、印象、抽象等多種藝術手法,描繪秦嶺山水間的絕美精靈朱鹮,展現其優雅多姿的形態和生活習性。仔細觀賞完展覽,來自日本奈良縣的池田晴一激動地說:“畫得太美了,一筆一畫都傳遞出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我們家鄉也有朱鹮,是中國贈送和繁育而來的,我特別喜歡。”
三秦四季美景徐徐在這里鋪展開來,全球觀眾透過陜西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抹色彩、每一處線條,感受底蘊深厚、煥發生機、綠色發展的陜西圖景。
鳳翔木版年畫、陜北剪紙、馬勺臉譜、大唐貢茶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的活態展演讓觀眾贊嘆連連。
有朱鹮的地方就有好生態,有好生態的地方就有好生活。來自洋縣的有機黑米、漢中綠茶,黃土高原的榆林蕎麥等特色產品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探究。有幾家日本、韓國企業與盛泰嘉業(陜西)生態資源有限責任公司等陜西企業簽訂合作意向,攜手發展綠色有機產品。一場民心交流、經貿往來的雙向奔赴,在大阪世博會這個世界舞臺上演。
“秦潮”涌動,不分國度,無論東西。“參觀了中國館,我感到很振奮。在這里我不僅看到了3000年前的青銅器何尊,還看到了當代中國科技的硬核實力——嫦娥六號帶回的月壤樣品,太自豪了。”山東泰安東關小學五年級學生賈梓碩說。
最新科技如何賦能現代生活?在陜西活動周推介會上,陜西省老齡產業協會帶來的兩款智能健康產品——智能心電衣和神經義肢手,受到與會觀眾和企業追捧。前者可實時監測人體的生理參數,及時了解人的身體狀態,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后者是機器人領域的國際前沿熱點,對推動康復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為殘疾人帶來新的希望。
作為全球文明互鑒的璀璨舞臺,世博會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陜西文創展區的《兵馬俑奇妙夜》VR體驗劇,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動態影視算法等前沿技術,讓許多觀眾沉浸式體驗兩千年前的秦朝。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觀眾用各自的語言熱烈討論,既驚嘆于科技的奇妙,又被恢宏的歷史所吸引。
借助世博會窗口,中國館帶領世界各地的觀眾走進古絲路起點陜西,共同品讀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微縮檔案”,體驗山水與文明交相輝映的“中國縮影”,攜手“地球的活化石”朱鹮共譜世界和美。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