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戰位平凡 使命非凡 三秦大地上的強軍足音

2025-08-01 08:37:16  來源:群眾新聞  


[摘要] “面對各類任務,他總是勇挑重擔、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擦亮通信兵的忠誠底色,用奮斗書寫無悔的青春篇章。”粟陽所在中隊的中隊長李宇鑫說。...

  編者按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

  值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之際,記者走訪了堅守在三秦大地不同戰位的新時代革命軍人,聽他們講述平凡戰位上的忠誠與奉獻。

  從崗亭到田埂,從搶險一線到幫扶現場,從守護無形電波到搭建助學課堂,新時代革命軍人忠誠堅守戰位、傾情奉獻擔當。他們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人民子弟兵扎根基層、艱苦奮斗、服務人民的赤子情懷,以及在強國強軍新征程上,那份薪火相傳的精神信念與躬身力行的時代擔當。他們用行動證明,正是這萬千平凡崗位上的執著堅守,匯聚成了托舉國家安全、支撐強軍偉業的磅礴力量。

  “崗亭就是我們的戰位”

  5月中旬,郝楠在省軍區參加軍事化專業訓練(資料照片)。 受訪單位供圖

  7月27日下午4點,西安的氣溫已接近40℃。陜西省軍區大門前,警衛勤務隊警衛中隊戰士郝楠如同鋼釘般楔在崗臺上,一動不動。走下哨位時,他的汗水早已浸透綠軍裝。

  同戰友交接完相關事務,郝楠的身體已有些僵硬。他小幅度活動了一下腿腳,又重新邁著標準的步伐走向連隊值班室。

  “每人每天要站一班哨,一班就是一個半小時。無論晴雨寒暑,崗亭24小時不能空。崗亭就是我們的戰位。”郝楠緩緩講述著執勤職責,省軍區大門前那方寸之地,是他堅守了6年的戰位。

  26歲的郝楠來自云南玉溪,大學畢業在家鄉當了一年輔警后,來到軍營。郝楠至今清晰地記得,自己剛到省軍區時非常激動。“警衛就是軍區的門面,是進門第一眼就能看到的標桿。”新兵班長崔霄這樣告訴他。

  平日里,郝楠要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3000米跑、單杠引體向上、雙杠臂屈伸……剛下連隊時,他一度因課目考核成績不理想陷入焦慮。

  崔霄主動找到他談心,以戍邊戰士堅守陣地壯烈犧牲的故事激勵他。于是,別人一天一練,郝楠就一天三練、五練,成績大幅提升。如今,連隊的“龍虎榜”上,他的名字常年高居榜首。

  今年1月,郝楠被省軍區表彰為第二屆“國防動員尖兵”先進個人。面對這份榮譽,他謙遜地說:“我做的事情都很普通,每位戰士都是這樣的。”

  表彰晚會那天,向來沉默寡言的郝楠父親坐在臺下,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后來,郝楠從親戚口中得知,父親回家后逢人便說:“一人立功,全家光榮。我為兒子在部隊的優秀表現感到光榮和驕傲。”

  前不久的一個夜晚,郝楠執勤時,一名外賣騎手經過省軍區門前不慎摔倒。郝楠迅速報告后上前攙扶,耐心安撫幫助。

  “謝謝人民子弟兵。”騎手離去時的這句話,讓郝楠的心頭暖流涌動。他在朋友圈記錄下這平凡而珍貴的時刻。

  考驗面前更顯軍人本色。2024年夏天,柞水縣遭遇洪災,郝楠主動請纓奔赴一線,與戰友徹夜奮戰,肩扛手遞。從深夜11點直至凌晨4點多,他們爭分奪秒轉運防汛物資,肩膀紅腫也渾然不覺。負重前行,只為保障更多群眾的平安。

  “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不懈奮斗,也能擁有最精彩的青春。”郝楠說,時代離不開每個平凡的人。他一直堅信,即使站在只有1平方米的戰位上,他們的守望依然意義非凡。(群眾新聞記者 苗雨蒙)

  復興寨村的“復興路”

  7月中旬,在空軍工程大學航空工程學院營區,官兵在幫復興寨村群眾促銷無花果、果干等特產(資料照片)。 受訪單位供圖

  大暑時節,秦嶺山腳下的周至縣駱峪鎮復興寨村熱浪滾滾。7月30日,村民竇養民的手機響起訂單提示音——“復興果業”電商平臺售出15公斤獼猴桃。

  這是空軍工程大學航空工程學院結對幫扶復興寨村7年的效果體現。

  2013年,該學院與復興寨村結緣。12年間,從最初的學雷鋒、愛心助農、捐資助學活動,到2018年確定定點幫扶關系、全力支援當地脫貧攻堅,再到如今軍民攜手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復興寨村的變化映照著學院官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擔當。2018年至今,學院統籌軍事院校科技與教育資源,以“育新禾”與“向復興”為雙核,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力賽中跑出加速度。

  復興寨村學生楊趙偉書桌上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好男兒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這是學院官兵在幫扶之初勉勵他的話。2024年夏天,楊趙偉考入縣重點中學——周至中學。他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兵叔叔”,并堅定地立下志向:“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參軍報國,像叔叔們幫助我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得知楊趙偉升入高中后面臨課程增多、節奏加快的挑戰,該學院某學員隊學員自發行動起來,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輪流為楊趙偉及村里其他孩子輔導功課。

  每次來到復興寨村,這群年輕的軍校學員除了輔導孩子功課,還主動幫村民翻墾田地、清掃村道、義務理發……

  前不久,楊趙偉撥通空軍工程大學航空工程學院某學員隊隊長王肅的電話,向他報告了一個好消息:“王叔叔,這次期末考試,我又進步了20名。”

  “教育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該學院某學員隊教導員孫誠悉告訴記者,學院黨委十分重視復興寨村的教育發展,發動官兵、文職人員與家庭條件相對困難的學生結成幫扶對子,開展“愛心助學”活動,用真情呵護學生成長成才。

  7年來,接受該學院教育幫扶的孩子已有18名,有的已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有的剛上初中。在這個過程中,“好好學習,參軍報國”成為部分孩子共同的夢想。

  幫扶的腳步不止于此。該學院正在著力構建常態長效的幫扶機制,未來將持續在黨建、產業、人才等多方面精準發力、統籌推進,在當地籌劃建設擁政愛民教育實踐基地,與復興寨村攜手并肩,共同邁向“復興路”。

  “從一家一戶的幫扶、送醫送藥,到修路、建大棚,樁樁件件,我們都打心眼里感受到‘人民軍隊愛人民’的魚水深情。”復興寨村黨支部書記陳守軍說。(群眾新聞記者 苗雨蒙 通訊員 吳森俊)

  一把老镢頭見證紅色傳承

  7月24日,武警陜西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官兵在菜地里勞作。 群眾新聞記者 梁易煒攝

  7月24日,當清晨的陽光掠過黃土高原,在南泥灣,武警陜西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官兵又忙碌起來:班長肖斌鉆進中隊的種植園打理幼苗、維修員張伍帥貓著腰維護中隊營門電子系統、炊事班戰士通過智慧食堂系統根據當日人員在位情況和操課表調整食譜……

  建隊70多年來,駐扎在南泥灣的中隊官兵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獲得多項榮譽: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榮立集體二等功4次、集體三等功9次。

  中隊榮譽室里,一把銹跡斑斑的镢頭靜臥在紅綢上,它見證了當年三五九旅挺進南泥灣墾荒的歷史,見證了南泥灣精神的代代傳承。

  現如今,作為駐扎在南泥灣的唯一一支武裝力量,武警陜西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把榮譽室展示的“一面標兵旗、一首紅歌謠、一把沖鋒號、一盞煤油燈、一片種植園”當成“傳家寶”。

  中隊有一片占地10多畝的生產場地,每年產10多種蔬菜、400多公斤禽畜肉類、1000多尾魚。如今,這片生產場地被中隊用作優良傳統教育“第二課堂”,寓教于耕,引導官兵踐行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光榮傳統。

  每年新兵下隊,授鋤儀式永不缺席。去年初,新兵馮康和戰友在菜地旁接過系著紅綢的舊鋤時,有新兵竊竊私語:“現在當兵還有必要種地?”

  這引起中隊黨支部的注意。

  不久后,“菜地微課堂”如期開講,將八路軍三五九旅“獨臂英雄”晏福生、“鐵羅漢”郭榮升、“氣死牛”郝樹才等革命先輩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故事搬上講臺,引領官兵看清來時的路、走好腳下的路、堅定前行的路。

  “不管時代如何發展,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永遠不過時。”去年底,“菜地微課堂”結束后,馮康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感悟。

  入伍第一年,張家豪曾給自己定下“第一年學會種西紅柿,第二年學會種西瓜”的小目標。當班長以后,他給自己定下“軍事體育成績達到400分,全班成績達到‘良好’”的目標。去年底,他的目標全部實現。張家豪說:“土地給予的不僅是果實,更是‘幸福源于奮斗’的樸素真理。”

  2023年,中隊開始對老舊食堂進行全面改造。如何在新時代賡續南泥灣精神,落實勤儉建軍要求?官兵給出了答案:精準投入,高效產出。

  引入智慧食堂系統,炊事班應用新型炊具,通過豐富食譜、精準定量,讓官兵吃出健康、吃出戰斗力;

  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節儉的生活習慣,倡導推行8個方面49條厲行節約措施;

  自己動手制作垃圾箱、收納盒、木人樁、量角器等生活設施和訓練器材,節約各類經費20多萬元;

  ……

  “中隊官兵最在意的,是能不能傳承好南泥灣精神。”中隊指導員高展說,中隊一代代官兵就像一粒粒種子,在南泥灣扎根生長,結出帶著星火的果實,用奮斗書寫著屬于他們的故事,為南泥灣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群眾新聞記者 梁易煒 通訊員 劉錦潤)

  用電波書寫忠誠

  7月16日,粟陽(右)在指導新兵操作電腦設備(資料照片)。 受訪單位供圖

  從農家子弟到通信尖兵,粟陽用忠誠與汗水在無形戰場書寫榮光。剛剛晉升為武警三級警士長的他,肩章上的“三道拐”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作為武警陜西總隊機動支隊某部班長兼衛星通信技師,入伍17年,粟陽扎根通信崗位,零失誤保障百余次重大任務,將青春熔鑄在無形電波里。

  “我很慶幸成為一名軍人。是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懷、戰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讓我走到今天。”7月25日,粟陽說。

  2008年冬,中專畢業的粟陽懷揣夢想參軍入伍。憑借一股鉆勁和維修特長,他被選送參加通信培訓。面對專業門檻,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勁頭:每天第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用津貼買回一摞摞專業書籍,熄燈后打著手電“啃理論”。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以優異成績結業,并由此與通信崗位結下不解之緣。

  “干一行,就要愛一行,鉆一行。”粟陽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白天實操苦練,夜晚挑燈夜讀,為了弄通一個原理,他常鉆研到深夜。憑著這股勁,他自學完成本科課程,手握計算機、無線電臺修理等7項職業資格證書。他撰寫的論文《基于衛星通信的應急通信系統設計與實現》被專業期刊登載。

  通信保障,事關成敗,分秒必爭。在參與某重大活動安保工作時,粟陽在烈日炙烤下反復測試,發現有一處信號盲區。他頂著酷暑細致勘查,提出將轉信臺架設到150米外的高架鐵塔上。方案獲得批準后,他帶領戰友精準作業,最終實現信號無縫覆蓋,圓滿完成任務,并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火線入黨。

  遇到急難險重任務,他始終沖鋒在前。2013年,在一次搜救搶險中,粟陽主動加入黨員突擊隊,在災區連續奮戰12個日夜,維護裝備200余件。他不顧個人安危,一次次沖進危險區域,將現場畫面實時傳回指揮部,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關鍵支撐。

  去年6月的一次重大安保任務要求以最短時間、最高標準打通指揮鏈路。時間緊、人手少,粟陽帶著幾名骨干晝夜奮戰,每天值守超過18小時,確保了通信“生命線”的絕對暢通。

  17年來,從執勤處突到維穩救災,百余次重大任務中,他做到了“傳輸不斷線、保障零失誤”,將“迅速、準確、保密、暢通”刻在了骨子里。

  作為班長兼技師,粟陽深知“一枝獨秀不是春”。他是嚴格要求的“兵教員”,更是戰士信賴的“老大哥”。他累計擔任各級通信集訓教練20余次,為部隊培養500余名業務骨干,其中50余人已能獨當一面。

  戰士曹旭曾因訓練陷入瓶頸想退伍,粟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為曹旭量身定制幫教計劃,耐心談心引導,手把手幫帶。去年,曹旭在總隊比武中勇奪團體、個人雙第一,榮立三等功。“班長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他教我如何出色完成任務、練精專業,更教會了我如何當一個好兵。”曹旭說。

  從中專生到三級警士長,粟陽的軍旅之路寫滿奮斗。

  “面對各類任務,他總是勇挑重擔、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擦亮通信兵的忠誠底色,用奮斗書寫無悔的青春篇章。”粟陽所在中隊的中隊長李宇鑫說。(群眾新聞記者 梁易煒 通訊員 黃晨)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三秦大地 強軍足音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托克托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明县| 宁德市| 连平县| 永嘉县| 定陶县| 鄂托克旗| 喜德县| 诏安县| 蓬安县| 黔东| 通河县| 武城县| 利川市| 漳浦县| 房产| 望都县| 福州市| 绍兴市| 犍为县| 邓州市| 板桥市| 晋江市| 太湖县| 乌拉特后旗| 凤冈县| 阿巴嘎旗| 响水县| 盐源县| 屏南县| 阳曲县| 玉屏| 舟曲县| 六枝特区| 百色市| 庄浪县| 大邑县| 德保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