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工信部: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呈現平穩提升態勢
2019年中國軟件業務收入百強企業發布 華為海爾阿里云居前三
工信部報告:5G、工業互聯網對電子信息制造業帶來重要發展機遇
人民網北京1月19日電 (趙超)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19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以下簡稱軟件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軟件業綜合發展指數為128.9,比上年上升8.6個分值。
報告指出,全國軟件業發展呈現出規模效益穩步提高、技術創新成效顯著、關鍵軟件供給實現新突破、云化轉型加速等特點。
軟件業綜合發展指數從定量的角度勾畫出產業發展圖景,全面展現產業的規模和效益、創新和結構,通過對比分析指出產業發展的特點,引導我國軟件業向“量”與“質”同時發力,推動和引領產業健康發展。
本屆指數從全國、分地區兩個方面評價軟件業綜合發展水平,其中全國綜合發展指數以2014年100分為基期縱向比較,分地區綜合發展指數采用灰色關聯評價方法,通過與目標最優值(100分)進行比較,重在對比分析地區間的差異。2019年全國軟件業綜合發展指數為128.9,比上年上升8.6個分值,高出近四年平均上升幅度1.4個分值。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分析指出,總體來看,全國軟件產業發展規模效益穩步提高,產業引領帶動作用突出;技術創新成效顯著,關鍵軟件供給實現新突破,在操作系統、數據庫、工業軟件等關鍵領域取得一些新突破。云化轉型加速,企業總體向平臺化邁進;各項政策細化落實,人才吸引力保持高位;支撐服務能力凸顯,在各領域滲透不斷深化。
從地域來看,領先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為73.8,比上年上升2.5個分值,廣東省綜合得分最高;中間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73.5,比上年上升3.4個分值,安徽省綜合得分最高;潛力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65.0,山西省綜合得分最高。
領先省份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7個東部省份,四川因規模水平快速提升、政策環境持續優化擠身領先省份。其中,北京市、廣東省自主創新最為活躍,廣東省結構優化指數穩居首位,浙江省規模效益指數突出,上海市支撐服務指數居于首位。
報告指出,中間省份以中西部省份為主,產業發展規模表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軟件在各領域的融合應用快速推進,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