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這份文件你讀懂了嗎?小編梳理了這些熱詞,一起來看↓
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工人在篩選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三亞繁育的大豆。郭程攝(新華社)
以擴種大豆和油料的突破口,提升其產能和自給率的重大工程。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
耕地利用優先序
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的高標準農田(無人機照片)。王正攝(新華社)
寶貴的耕地應該優先種植哪些作物。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新發展林果業要引導上山上坡,利用“四荒”資源,不與糧爭地。
“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
農民在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街道納灰村耕地。楊文斌攝(新華社)
我國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
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大天池村(無人機照片)。唐奕攝(新華社)
縣域城鎮建設、村莊規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建設等是鄉村建設的主要內容。要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強農村道路、供水、用電、網絡、住房安全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縣域富民產業
工作人員在汊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的一家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生產線上忙碌。劉軍喜攝(新華社)
縣域富民產業是縣域內充分利用農業農村資源形成的產業。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就是要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完善縣城產業服務功能,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
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
在泗洪縣瑤溝鄉官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參加愛心托管班的小朋友交流繪制的年畫。許昌亮攝(新華社)
加快推動縣域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由注重機構行政區域覆蓋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務覆蓋轉變。教育方面,實施新一輪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多渠道加快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醫療方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醫保按總額付費,實現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社保方面,落實對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分類資助政策。養老方面,鼓勵在有條件的村莊開展日間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務。
數字鄉村建設
東安縣華維節水公司智慧農業大棚內,員工們采摘圣女果準備上市。嚴潔攝(新華社)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其含義包括,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著眼解決實際問題,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重慶武隆支行“三農”客戶經理和同事一起,在武隆區雙河鎮石壩村了解蔬菜種植戶的生產經營計劃及資金需求。王全超攝(新華社)
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是以信貸、保險、期貨等金融手段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工具箱。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探索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模式。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治理機制。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和再保險。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強化涉農信貸風險市場化分擔和補償,發揮農業信貸擔保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