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消息,中國疾控中心周報今天發布了《現場紀要: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中國重慶市,2022年9月16日》(以下簡稱“現場紀要”)。
中國疾控中心周報截圖
現場紀要指出,一名29歲的中國籍銷售人員于9月2日至8日訪問德國,9月2日在柏林出現男男性行為。他隨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慶。該男子曾出現喉嚨干燥發癢,9月9日發燒,右腳踝出現紅色皮疹和膿皰。9月11日,他前往一家私人診所,服用消炎藥。9月14日,他被隔離在重慶新冠肺炎隔離點。他自述出現猴痘樣臨床表現,隨后被重慶市疾控中心確定為猴痘疑似病例。
經過檢測,上述病例中的猴痘病毒(China-CQ202209)屬于西非系B.1支,與6月21日采集的德國病毒高度同源。這些結果確認了該病例是中國大陸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
現場紀要中還寫道,目前,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多個非流行國家發現了許多猴痘病例,并且頻繁發生人傳人。特別是在男男性行為者中,出現了類似梅毒和其他性傳播感染的新臨床癥狀。世界衛生組織已于7月23日宣布猴痘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重慶報告輸入性猴痘病例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發文指出,新冠疫情防控的“外防輸入”措施,為防止猴痘疫情輸入,發揮了重要的保護屏障作用。這次重慶報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防控入境“7+3”隔離過程中發現的。
吳尊友進一步解釋道,猴痘的潛伏期為5-21天,多數為6-13天。新冠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離措施,可以攔截住大部分境外輸入的猴痘病例,但潛伏期超過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會。
吳尊友通過分析既往傳染病的傳染規律認為,考慮到西太平洋區域目前僅有澳大利亞、新加坡、新西蘭3個國家的猴痘病例達到5例以上,在重慶報告首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網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自5月上旬以來,一些非歷史流行國家和地區均報告了猴痘病例,且大多數有旅行史的確診病例曾到訪的是歐洲和北美,而非猴痘流行的西非、中非。世界衛生組織稱,這是猴痘病毒被發現以來,首次在不同地理區域的非歷史流行國家地區和歷史流行國家同時報告許多猴痘病例。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截至9月5日,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猴痘病例52996例,死亡18例。
猴痘屬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正痘病毒中對人類致病的4種病毒之一(其余3種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有西非和剛果盆地兩個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約3%,剛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約10%。5月以來,非地方性流行地區發現的猴痘病例樣本,測序分析結果為西非分支。
為了防控猴痘疫情,6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調查、早處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日常接診發熱伴出疹病人時,應注意詢問病例流行病學史,同時進行病原學篩查。出入境人員和涉疫地區人員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信息。疫區歸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皮疹等癥狀時,應主動就醫,并告知接診醫生疫區旅行史,以助診斷和治療。若在國外有過接觸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現癥狀,可主動聯系當地疾控中心進行咨詢和報備。
關于猴痘
這些問題必須了解!
問題1、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人獸共患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通常為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可出現并發癥,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腦炎等。
問題2、感染猴痘病毒的癥狀是什么?
癥狀包括數天內出現發熱、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在發熱后1至3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他部位會出現皮疹。癥狀一般持續14至21天,患者通常會自行痊愈。
問題3、猴痘的潛伏期是多久?
5-21天,多為6-13天。
問題4、猴痘病毒如何傳播?
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可通過接觸感染動物或人體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通過飛沫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問題5、最近剛剛回國/即將出國應該注意什么?
1.歸國人員和即將回國人員
目前,我國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為“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由于猴痘潛伏期為5-21天,歸國人員在入境21天內需做好自我健康監測。若在國外有過可疑動物和人員或猴痘病例的接觸史和暴露史,應主動聯系當地醫療及疾控機構進行咨詢和報備;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報告醫務人員或者前往正規醫院及早就醫,主動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以協助診斷和治療。即將回國人員除注意上述事項外,入境健康申報時需配合海關主動報備。
2.正在疫情國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員
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觸嚙齒類和靈長類動物(包括動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須徹底煮熟。如果必須接觸猴痘病人,應避免身體密切接觸,避免與疑似感染者發生性行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視病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如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隔離衣等)。注意做好手部衛生,及時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動水下洗手。
3.近期計劃出國人員
需密切關注目的地國家的猴痘疫情。盡早了解猴痘預防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如避免接觸嚙齒類動物和猴痘病人,避免與病人共用物品,避免與疑似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做好個人手衛生,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皮疹等癥狀及時就醫。
(來源: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