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
要精準落實防疫新10條,不層層加碼
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當前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出臺了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對風險區劃定和管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保障群眾就醫購藥需求、老年人疫苗接種、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社會正常運轉、涉疫安全保障和學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優化要求。
這十條措施是為了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執行中要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不搞層層加碼,比如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對于跨地區流動人員也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國家疾控局:
每一次防控措施優化都十分審慎
因時因勢進行調整
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介紹,面對新冠病毒這種未知、新發的傳染病,我們不斷積累經驗,近三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處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應對了五波全球疫情的沖擊,感染率和死亡人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
王賀勝說,近三年來,我們先后印發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近三年來,我們擁有了有效的診療技術和藥物,醫療救治、病原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等能力持續提升,疫苗研發和接種取得了積極進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近三年的抗疫實踐,極大程度保障了全體人民的生命安全,極大程度創造了生產生活條件和投資發展環境,為今天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進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創造了條件。
王賀勝表示,近三年來我國不斷調整優化防控措施,每一次優化都十分審慎,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實踐基礎上,根據實踐發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論證。每一次優化都是強調更加科學精準,聚焦病毒特性,國際國內形勢和國內外防控策略變化,因時因勢進行調整,每一次優化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為更好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更好地對老年人、嬰幼兒等重點人群提供保障。
國家衛健委:
進一步優化措施是為了最大程度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紹,疫情防控近三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發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出臺二十條優化措施,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穩定性。
隨著大規模疫苗接種和新冠病毒變異,病毒傳播力增強,但致病力減弱,給人群帶來的整體健康風險趨于緩和,我國疫情防控正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
此前公布的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在科學評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國慶假期方案等實施效果的基礎上提出的。實施后,我們密切跟蹤各地實施效果,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十條針對性的優化措施。
新制定的十條優化措施,對群眾關心的核酸檢測、陽性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管理,高風險區劃定封控,老年人疫苗接種和群眾就醫用藥保障,以及學校疫情防控和涉疫安全保障等防控工作進行了進一步優化。
概括來說,十條措施可以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聚焦優化,主要是基于病毒特點和疫情形勢,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實踐經驗,對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條部分措施的進一步優化。另一類是強調精準,針對當前防控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對第九版、二十條執行不到位、不準確等問題予以糾正,強調更加科學精準。各地要一攬子、一體化統籌推進實施,優化調整的措施按照新要求執行,未調整的措施按照原方案執行,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地、落到位。
總的來看,進一步優化措施是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們將繼續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走小步、不停步,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
梁萬年:
本次優化不是完全放開不防
是主動優化而不是被動的
對比二十條,“新十條”的防控措施做了更進一步的優化。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這次的優化并不是完全放開不防,是主動的優化而不是被動的,是針對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病毒變異株特點、疫情流行特征,通過對疫情形勢動態的研判,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特別是對二十條實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等因素,綜合考慮所作出的。
梁萬年表示,優化后的防控措施將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特點,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資源,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和醫療衛生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動優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梁萬年說,目前,病毒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已超過90%,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明顯提升,我國疫情防控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這次的優化,正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體實踐,是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的舉措,通過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種,加強藥物和醫療資源的準備等,進一步提升防控能力,為今后繼續優化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終戰勝疫情提供條件和保障。
國家衛健委:沒有必要囤積和搶購藥物
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傳播也比較隱匿。但是,隨著病毒的變異,絕大多數的感染者是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重癥的比例是比較小的。這幾年,我們積累了大量的臨床診療經驗,對于疾病的治療,針對病毒的特點和臨床表現,也積累了很好的治療辦法。
對于新冠病毒感染者,首先的治療是對癥治療。有一部分患者會發熱、咽痛、咳嗽,對于這些癥狀,主要是對癥治療,比如給一些退熱藥,還有一些止咳化痰的藥物。第二,抗病毒藥物,這幾年在抗病毒藥物的研究方面也有很多的進展,對于普通型或者有進展為重癥風險因素的患者,可以盡早地進行抗病毒治療,以減少向重癥的轉化。但抗病毒的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服用。第三,在疾病的治療方面,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藥在病毒性感染治療過程當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應該說現有一些很好的中醫中藥也可以作為治療的非常好的選擇。第四,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新冠肺炎的救治與基礎性疾病的治療,要同時兼顧,不能因為感染了新冠,就停止基礎性疾病的用藥,比如說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日常的治療是不能間斷的。因此,在治療新冠的同時,也要特別關注基礎性疾病的持續治療。
相關的藥物在新冠治療過程當中是不可或缺的,國家衛健委已經要求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加強對癥治療的藥物以及抗病毒藥物,包括中藥、西藥等藥物,包括抗原試劑,進行一定的準備。同時,通過分級分類的救治,很多感染者會選擇居家治療的方式,所以國家衛健委要求基層的醫療機構、藥品零售網點等也要做相應的準備,保證藥物的可及性。國家衛健委也會通過多種方式,讓大家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藥物,以及如何使用抗原試劑,來保證用藥的安全。
郭燕紅提示,沒有必要去囤積和搶購藥物。隨著整個工作的部署,無論是在藥品銷售網點,還是在醫療機構,藥物是充足的。
何時能恢復到疫情前生活狀態?
梁萬年:已接近這個時機
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這是所有人的期盼,那么這種恢復需要哪些基本條件?我們中國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中國現在逼近或者接近了這個時機,我國疫情防控的主要目標就是恢復到像疫情前的狀態,但目標的實現是要有條件的。
12月7日12時起
西安新增9個高風險區
根據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及《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中“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劃定范圍。風險區域范圍可根據流調研判結果動態調整”等風險區劃分標準,經市、區(縣)專家研判,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自2022年12月7日12時起,劃定高風險區9個:
1.新城區韓森寨街道新科社區新園小區5號樓1單元;
2.長安區郭杜街道杜永社區二區11號樓;
3.長安區郭杜街道錦湖街社區綠地城DK1小區3號樓;
4.長安區韋曲街道長興南路社區西長安街52號小區3號樓2單元;
5.長安區韋曲街道申店渡社區長安益園小區2號樓2單元;
6.長安區郭杜街道張康東村中街68號-70號;
7.藍田縣三里鎮文姬社區天倫小區2號樓3單元;
8.藍田縣三里鎮文姬社區文姬建材市場小區5號樓1單元;
9.藍田縣藍關街道綠之圣社區畜牧中心小區2號樓1單元。
調整后,西安市共有高風險區379個。西安市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藍田縣、周至縣,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灃西新城、涇河新城、秦漢新城,高新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航天基地、國際港務區除高風險區外,為低風險區。
(來源:央視新聞、西安發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